市场信息 - 水溶肥:告别“野蛮生长”

水溶肥:告别“野蛮生长”


发表日期:2016年5月23日 发布者:网络编辑(小魏) 来源:农资电子画册网

农资电子画册网为您提供以下农资新闻资讯信息。农资新闻农资推广农资展会,就到农资电子画册网

水溶肥、液体肥、灌溉施肥到水肥一体化,这些名词成为农资行业的热点话题时日已多,远早于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明晰之前。与此同时,水与肥更深度的和谐交融,从基础上即符合了农资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基本要求: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水溶肥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的“快速膨大期”进入精耕细作的“体系雕琢期”,在绿色农业发展大环境下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水溶肥如雨后春笋
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以前为起步阶段,以叶面肥为主;2000~2006年逐步发展,叶面、冲施等肥料品种应用逐渐增长;从2007年至今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水溶肥料产量迅猛增长,肥料品种快速增加,市场份额快速拓展,国内优秀产品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中国水溶肥料正式登记的产品达到3831个,临时登记产品3246个,其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料603个,占比16%;微量元素水溶肥料1206个,占比32%;中量元素水溶肥料58个,占比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860个,占比23%,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23个,占比 27%,有机水溶肥料9个,占比0.3%。
中国农科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树清介绍说,缺水、缺地,化肥利用率低以及水资源和土地的矛盾,一直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考验。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中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实施《到 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使用。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供给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水溶肥料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农业和肥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增效减量水肥当先
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但是中国21.9公斤/亩的施肥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8公斤/亩的近3倍,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率全部达到40%以上”,官方发布未来农业发展的“一控两减”纲领,给农资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了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杜森表示,水肥一体化是控水减肥的关键途径: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
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果树喷滴灌、小管出流,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北方玉米、马铃薯水肥一体化,华北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中国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发展迅速,正逐步实现从设施走向大田、从西北走向全国、从经济作物到粮食作物、从贵族技术发展到平民化应用。
科学施用才有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介绍,常见的水溶性肥料品类繁多,广义上可涵盖包括单质养分的尿素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钙、尿素硝铵溶液、氯化钾、水溶性硫酸钾等;复合养分的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二铵(工业级)、硝酸钾、水溶性氮磷钾复混肥(即大量元素水溶肥);以及加入了氨基酸、黄腐酸、海藻酸和氮磷钾养分的有机无机型水溶性肥料。
从产品形态上分,固态可溶性肥料之外的第二大类是液体肥,即营养元素作为溶质溶解于水中成为溶液(清液肥料)或借助悬浮剂的作用悬浮于水中成为悬浮液。
科学施肥从科学选择开始。选用适用的水溶性肥料,应明晰产品的养分组成和含量,合理辨别区分,例如氮养分有硝态氮、铵态氮、尿素态氮;磷盐分分为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微量元素则有金属盐和螯合态的不同;有机物质则包括氨基酸、黄腐酸、海藻酸等不同种类。
辨别产品质量,除了直观的观察溶解速度、残渣量等方法外,一定要注意认准核实登记证号,有条件的应尽量在大面积应用前选择肥力较低的土壤做对比试验以求稳妥。
合理施用水溶肥料,应少量多次,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保持养分平衡,特别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对土壤本身养分供应依赖性小,更多依赖滴灌提供的养分,因此对养分的合理比例有更高要求。特别是喷灌和微喷灌施肥,严防出现烧叶现象。特别要避免过量灌溉,一般使土层深度 20~60厘米保持湿润即可。过量灌溉不但浪费水,严重的是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浪费肥料,作物减产。特别是水溶肥料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水溶性复合肥)极容易随水流失。
应当注意水溶肥与其它农资产品配合施用。完全水溶肥料通常只做追肥,强调与基肥的结合,有机与无机的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的结合,配合合理使用,不求完全替代,降低总体成本。
三大问题不容回避
不容回避的是,目前中国的水溶肥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泥沙俱下、浑水摸鱼的现象,亟待规范。业内专家将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综合实力较弱。据调查,目前国内水溶肥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产能约700万吨,年产量约300万吨。目前水溶肥企业有很多种类型,近年来部分大型化肥企业也陆续上马水溶肥项目,但大部分为二次加工型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综合实力较弱,国内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品牌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总体而言,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均衡,产品配方需继续优化积累,配套助剂研发较为滞后,产学研合作紧密度亟待加强。
其次,生产成本高。固体水溶肥生产方式造成成本偏高:物理混合方式生产固体粉末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是目前中国最主流固体水溶肥的生产工艺,基本原料生产需要蒸发、造粒、包装,水溶肥制造时再拆包、粉碎、混合、包装,粉尘量大、腐蚀性等突出问题之外,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导致成本上升。
液体水溶肥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较少污染,混合均匀产品质量一致性强, 配方易调整方便精确施肥,易于添加辅助成分等,但包装费用高是突出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再次,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劣质产品、违规假货成为侵蚀中国水肥产业的病毒:以硫酸镁冒充磷酸二氢钾、用硫酸镁假冒硝酸钾、含有有害成分的轻工业或食品工业的废水废渣等违规使用。国产水溶肥产品品种多,更新速度快,对推广水溶肥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正是因为厂家多、品种多、发展速度快,出现了产品价格参差不齐、质量高低不一、假冒伪劣泛滥的现象,如长此以往将有损于中国水溶肥行业整体形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科技研发任重道远
提升中国水溶肥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是绕不过的必经之路。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分会高力介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发起,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5家科研机构,川金象、中农、中化、鲁西等16家液体肥料生产企业,成立液体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在川金象设立中国氮肥工业(金象)液体肥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
该联盟首任主席、川金象董事长雷林介绍,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这对水肥一体化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肥料企业发展液体肥料等更为高效的肥料产品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川金象发挥自身较强的技术实力,在传统优势产品硝基肥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新型高效氮肥产品,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川金象将创新焦点集中于高效的液体肥产品,并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联合成立国家级液体肥工程研究中心,期望在协会和行业科研力量的指导帮助下,充分利用和发展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带动国内液体肥行业的发展,为行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力争实现在2020年,国内液体肥施用量份额达到30%”。
发展要靠体系支撑
“水溶性肥料的销售,是水溶性肥料产品本身加之施肥灌溉设备以及合理储运、施用技术的‘一整套动作’。”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在中国水溶肥产品研发、生产已取得重大进步的基础上,业内必须将视角聚焦推广模式的摸索完善和贯穿研、产、销、运、用、管的整套体系的建立。
应优化水溶肥产业布局,兼顾固体和液体两种产品类型,合理布局水溶肥生产。在水肥一体化普及率高的地区要优先发展液体水溶肥,在靠近市场的区域以二次加工型水溶肥为主。应进一步完善水溶肥质量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国产水溶肥品牌建立水溶肥产品认证体系,培育国产水溶肥知名品牌。
降低水溶肥成本依然是重要的关键词。专家建议,应充分利用化肥生产企业的现有条件,减少原化肥生产的能耗,避免重复包装,降低运输成本,研究开发价格低廉的液体肥料包装材料,并逐步建立液体肥料包装回收体系,降低水溶肥的生产成本,提供给市场更便宜产品,最终让中国农民得到实惠,增强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http://www.2888.tv/news/53/5361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电子画册设计、电子画册制作、电子画册推广,就到农资电子画册网
相关信息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