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病虫害防治 >> 正文

小麦全蚀病症状及预防方法介绍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2年6月27日      阅读次数: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长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现已成为小麦出产的大敌,可减产30%~70%,甚至绝产,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

一、发病特症 :它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的1~2节处。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成灰玄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严峻时造玉成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门变黑。抽穗灌浆期病株泛起“白穗”,病根变黑,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易于拔起,但不易倒伏,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这是成株期所特有的症状。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松散、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严峻。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前提: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泥土借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泥土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成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第二年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因为茎基受害侵蚀,病株陆续死亡。泥土性状和耕作治理前提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泥土土质松散、肥力低,碱性泥土发病较重。泥土湿润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措施1.深耕深翻。小麦全蚀病的借居菌以菌丝遗留在泥土表层,深翻土层,把细菌深埋地下,会有效杀死细菌。2.减少菌源。对于零星发病区,坚持就地关闭,就地消灭。发病田要单收单打,所收小麦严禁留种,且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田,最好高茬收割,然后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不能沤肥用,以尽量减少菌源。3.公道轮作。对于严峻发生小麦全蚀病的地块,可实行轮作换茬,推行麦菜、麦棉等轮作,以堵截全蚀病菌源积累,控制病情的发展。4.公道施肥。底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肥,进步泥土有机质的含量。化肥施用应留意氮、磷、钾的配比。(二)药剂防治措施1、泥土处理。播种前可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耕地时平均撒施,如防治地下害虫,可与杀虫剂混用,要求随撒随耕。2、浸拌种。可用12.5%全蚀净,亩用量20克,拌8~10公斤种子,闷种6~12小时,晾干后播种。3、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 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进步防治效果。 4、药剂灌根。小麦返青期,施用蚀敌或消蚀灵每亩100~150毫升、对水150千克灌根。用以上预防方法连续使用2~3年便可从根本上达到基本消除小麦全蚀病。

了解更多最新热门问题敬请锁定农资电子画册网农资资讯栏目!【http://www.2888.tv】推广,农资电子画册网农资百科栏目最新农资技术!看看


http://www.2888.tv/binghai/1397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