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行情 >> 正文

蔬菜价格如何稳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其他行情      时间:2012年8月31日      阅读次数:

全国农业网讯: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中,农产品市场的供给方是大量的个体农民,他们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零散的生产供求信息和有限的生产决策能力导致个体农民难以预测未来产品价格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个体决策机制带来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农产品价格异动。在信息匮乏的分散决策模式下,周期性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和交替出现的买难卖难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美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日本则是由农协承担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指导生产、统一销售等职能,解决农民分散决策的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行,但可以借鉴美日经验,着力提高市场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实现传统的“小生产”与现代的“大市场”有效对接。

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当前,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建立农民自主合作组织,发挥农业经纪人掌握信息、了解市场的优势,使其承担起组织农民生产,协助农民销售的职能。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供销社体系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骨干作用。

在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的同时,适度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的过度干预不但无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反而会人为扰乱正常生产周期,加剧价格波动。

当前,成本上涨导致农民“卖难”与市民“买贵”并存。蔬菜、水果、肉禽蛋等远距离、长途跨区域运输的比重大为增加,能源消耗与运输成本成倍增长。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里房租上涨,农产品采购、存储、销售的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也随之大幅度上升。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农民“卖难”与市民“买贵”并存,产地菜价大跌,而销地依然价格坚挺的重要原因。

鲜活农产品市场存在着规律的波动周期,不可能完全消除价格波动,但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市场的大起大落则完全可能。

首先,对农产品市场要实行反周期调控,即在市场价格低谷、即将供不应求时进行调控。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供给最弱的时刻,正是政府发出强烈信号的最佳时机。其次,对农产品实施反周期调控,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前数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的监测上。这些先行指标包括:种植面积,农民种植养殖意愿,农资、肥料、种子的价格走势和农民的采购情况等。此外,还要强化政府前瞻性的综合服务能力。要联手构建信息共享的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以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建立商贸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主流媒体分品种适时发布权威性的供求动向信息,提供蔬菜食品供求、成本、价格走势等预测信息的指导和服务,降低中间商过高的交易成本和生活成本,为批发商和“农超对接”减负。

当前,信息迟滞使农民“种菜就像赌博”,增加了蔬菜供给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抛开气候的无常,城市边界拓展以及各种征地占地计划使蔬菜种植面积不确定;大棚栽培使每一季的蔬菜品种大大增加,别人种什么、种多少更难预料,小农生产决策难度增大;流通渠道的现状,也加剧了农民“种菜就像赌博”的情况,仅运输所耗时间就足以使信息延迟到失真,同时流通渠道存货的比重增大,零售终端价格信号反馈到生产端时,已经迟滞。对于在生产周期中无法强制停产的农产品来说,消除信息迟滞的影响所需时日更长,而播种时机又不容犹豫,蔬菜生产安排不确定性增大。

信息不畅,价格就会被扭曲。解决蔬菜价格问题,政策的着眼点应该是调整生产和流通信息反馈系统。首先,需要由专业机构收集、处理和定期发布信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应该由各级政府牵头。其次,强化农民组织,实现蔬菜生产运销的组织化规模化。农民团体可以从生产信息发布和市场需求信息反馈两方面减少信息失真,加强小农户的信息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降低供给的不确定性。最后,要打破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生产流通格局,缩短信息传递渠道。建立省域范围内的地产地销体制,至少叶菜类如果基本实现本地供应,将会大大降低供给的不确定性。
http://www.2888.tv/hangqing/1665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