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城乡统筹,县级市开远的探求与突破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2年10月26日      阅读次数:

开远,是云南省知名度很高的县级市。

过去出名,缘于其工业重镇历史至今延续百年;现在出名,缘于其推进城乡统筹改革步步纵深。

迄今为止,开远实施的100余项社会民生关爱工程中,20多项全国领先,50多项全省领先;4大类41项城乡居民权利差别中,一半以上实现城乡平等,1/5农村居民“转户入城”。

若无从理论到实践的接连突破,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两顶桂冠,不会同时落到这个西南边陲县级市头上。

在深度改变城乡格局的同时,开远城乡统筹的诸多“敢想敢为”,也让这场以“三农”为“重中之重”的改革,积聚着县域思考和启示。

突破理论认知框架

6年前的开远,全市442个自然村20%不通土路,多数村委会道路和90%的自然村道路没有硬化;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突出;95%的村庄无公厕;60%的自然村不通电视信号……

6年后的开远,所有自然村道路得到硬化,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村村有1~2处卫生公厕,基本消除了农村茅草房、杈杈房,所有乡镇建起幼儿园并向自然村延伸……

统筹城乡改革给开远带来的,是一种范畴更广、层次更高的变化。目前,该市城乡居民可以同比例报销医药费,享受同样的免费体检;村村安装路灯,电费、维护费由公共财政支付;“一户一表”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村产权得到确权,农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抵押贷款;除此,城乡居民还享受统一的就业服务、“三属”抚恤标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退役士兵安置、职中学生资助等均等政策。

矫正城乡关系长久失衡的砝码何在?开远将其归结为四个字——“同权同利”。而开远提出的“三大主体论”,则将“同权同利”推向了一个新的思维高度。

2006年初,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开远“三大主体论”由此孕育,并日臻成形。“三大主体论”的表述是:农村的事有三类——农民自己的事、农村集体的事、农村公共的事。三类事分别对应三大主体——农民个体、农村基层组织、党委政府。

三大主体职责如下:农民个体——干自己的事,参与集体的事,支持公益的事;农村基层组织——发动农民干集体的事,指导农民干自己的事,支持公益的事;党委政府——干公共的事,帮助指导服务农民和基层组织干农民的事和集体的事。

对“三大主体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给予高度评价,说它明确划分了不同主体的职责,使三方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尤其是强化了党委政府在农村各项公共基础事业建设中的“主导”责任,使开远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干部带着群众干、群众催着干部干、家家户户得实惠”的喜人景象。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开远的“三大主体论”很管用。 突破公共投入界限

2005年,开远城镇化率就已达到62.8%。但在地域面积占98%以上、人口占全市一半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仍然近乎空白,17万农民仍然处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难题困扰之中。

不可思议的是,6年之后,这些难题基本上都化作了回忆。其背后,是开远31.5亿元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是全市100余项民生工程的全面启动。其结果,是城乡路网遍达村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提前8年解决,农村家庭80%用上沼气、一半以上使用太阳能、全面普及节能灯……

检验城乡统筹改革成效,关键要看农村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城乡建设资金投入总量对比。在这一点上,开远给出了一组数据:对农村投入从2005年的1.84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亿元,增长近4倍;对农村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45.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返还农村比重从2005年的1.4%提高到去年的34.7%。6年来开远对农村总投入占公共财政总投入的48.1%,基本实现了城乡“平分秋色”。

“钱从哪里来”是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面对的头号难题。为破解难题,开远不仅实行公共财政大幅度倾斜农村,而且通过公共财政的货币及物化投入,杠杆式撬动农民参与和社会投入,同时勇于创新,在省内率先成立新农村投资公司、新农村投资担保公司,把城市建设投资机制引入农村,构建起专项资金筹集渠道。

政府财政引路,金融市场拓展,社会个体参与,开远“整市推进、全面突破,集中投入、一次到位”式的城乡统筹之旅,让这一宏伟进程尽显改革锋锐。 突破体制机制束缚

推进城乡统筹,开远人视其为“圆梦之旅”,开远党委政府将其阐释为“建美丽开远市,做幸福开远人”。开远的“圆梦之旅”大体分三个阶段:“整市推进、全面突破”的夯基阶段;“纵深突破、整体提升”的提升历程;突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进行制度再造,“全域发展、全民共享”的冲刺实现。

开远的领导班子认为,长期以来,资本、土地、人才三大基本要素多从农村流出,致使农村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这是影响“三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激活生产要素,让要素在城乡自由、公平流动,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2010年7月,开远市被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之后,提出了“全域发展、全民共享”的方针,坚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深化城乡综合改革,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三化”同步发展,优化调整城乡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让城乡居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正在进行的“六类改革”,由此成为开远加速推进城乡统筹改革,进行“制度再造”的又一轮“碰硬”突破。

户籍制度改革:鼓励进城,自由下乡。开远正在推进的农民“转户入城”,被称为给农民穿了两件棉袄:

一是城市居民的权利,农民进城一样不少,二是农民原有的东西(承包地、宅基地、林权、计生政策等)一个不丢。

社区化改革:将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引入农村,把公务员制度引向农村社区。目前在一些农村社区,开远已经招录了一批公务员分配到社区服务,原有社区工作人员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待遇。

金融体制改革:扶持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开远沪农商村镇银行,申报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创新和丰富各种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融资模式,探索农村民房、承包经营权、林权“三权”、农产品商标等抵(质)押贷款,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引导其向农村流动汇聚。

土地制度改革:围绕林权和承包地,分别成立相应的交易、评估中心和仲裁委员会,促进林权交易和土地流转。

公共服务改革:计划3年时间全面普及农村幼儿教育,对困难家庭给予补助直至免除费用。实行城市医院分片托管乡镇卫生院,让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医疗服务。

社保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在新农保试点后捆绑提升高龄老人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进“居者有其屋”行动计划,建设农民工公寓。

综合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夯实了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的“三农”投入,并没有增加开远的财政负担,反而降低了财政风险。2005年开远财政负债率109%,2011年降低到69%;2005年开远财政总收入5.1亿元,2011年达13.8亿元,净增8.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是改革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经济强劲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开远的经济实力,即使在西部县域中也不算出类拔萃,但从市委、政府到基层组织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步子,却非常坚定有力。记者从开远统筹城乡发展“四级干部”大会上的领导讲话中看到的这一段话,堪称开远这些年所做工作的精彩阐释——老百姓是天,老百姓的愿望就是“天意”,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干这个事情就是在履行“天职”。
http://www.2888.tv/news/1825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