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新型肥料进入“三化”时代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2年12月8日      阅读次数:

农资电子画册网为您提供以下市场信息:

——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员、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宗云 在第13届中国磷复肥产销会上记者发现,一线复合肥品牌纷纷比拼差异化产品,群体发力新型肥料。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所研究员、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宗云,就新型肥料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广泛引起业界关注的稳定性肥料进行详细解读。 中国肥料向“三化”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当前肥料界对未来化学肥料的发展方向众说不一。您认为未来中国肥料产业应当向哪些方向发展? 卢宗云:我国最近几年肥料发展非常快,技术进步也不小。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老大”。但是中国肥料的未来发展应当确定“三化”发展战略,也就是高效化、长效化和功能化。高效化就是肥料养分利用率的提高,长效化就是肥料养分有效期的延长,功能化就是除了提供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附加一些其他功能。 《中国农资》记者:为什么中国肥料要向“三化”方向发展? 卢宗云:目前我国使用的肥料氮的利用率一般在30%-35%,磷的当季利用率不足20%,钾的利用率为50%。磷、钾属于矿物质营养,当年不能利用还可以在土壤中累积保存下来,但氮素却不行。氮肥的生产不仅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且在使用环节只有30%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则进入空气或地下水中,不仅增加了农民支出、污染环境,且浪费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因此,必须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而别无选择。 肥料的长效化也是当今农业快速发展给人类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尿素的出现使氮肥的有效期延长到40-50天,很多作物可以一季作物两次施肥。比如,东北的玉米生育期都在120多天,底肥施一次,再追一次肥就解决了。尽管有些专家认为,追求作物高产就不应该一次施肥,应当分次施肥。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这种观点未免过时。首先,多次施肥是肥料技术不成熟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果肥料技术落后、肥料本身不能长效,就只能进行多次施肥。其次,农业生产单纯强调高产不如追求高效,如果农民种地实现高效,积极性也就高了。因为过去农民种地不计成本、不算工钱,但是现在没有农民不算工时钱,因为出外打工一天至少能挣50元。 此外,当前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为肥料长效化提供了发展空间。过去除草用人工,种地是手工,现在都是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是自动化。现在我们讲精准农业,种子就一粒,播种就是横竖有尺寸,机械作业有卫星定位系统,施肥真正做到测土配方、现场施肥。所以,延长肥料营养释放期完全可以满足作物一次施肥、无须追肥的需要,还可以节省肥料成本和施肥劳动力的支出。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中国肥料向高效化和长效化确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功能化有些人还不太理解。 卢宗云:其实简单地说,功能化就是化学肥料除提供营养元素以外附加的其他功能。肥料为作物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外,能否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附加提供营养以外的功能,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例如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关于改良土壤、保水、除草、治虫、防病等功能的一些肥料。这样,农民就能将多次的农活儿一次完成。肥料具备多种功能,可以简化农业生产的工序,降低劳动成本。 长效更名稳定更准确 《中国农资》记者:肥料的“三化”确实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稳定性肥料是近几年沈阳生态所致力研发的新型肥料产品。您简单介绍一下稳定性肥料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 卢宗云:稳定性肥料实际上就是一种长效缓释肥,作为新型肥料的代表产品,它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农业投入,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其快速发展的良好前提。 最初的稳定性肥料是从2011年3月份叫起来的,过去都叫长效缓释肥,我们获得国家进步奖的时候叫“长效缓释肥料的研制与应用”。但是我们推出了稳定性肥料的国家行业标准以后,长效缓释肥料的概念就不太适合了,一是与包膜型控释肥的概念相似,二是用词也不规范。由于国际上对这一类肥料的英文译词叫稳定性肥料,所以我们就将过去叫做“长效缓释肥”的肥料改为“稳定性肥料”。 《中国农资》记者:近几年稳定性肥料在市场引起关注,很多企业借此推出了不少差异化产品,例如内蒙古辽中京最近推出的缓释二铵、广西新方向推出的增效氮肥n3等等。您是否简单介绍一下稳定性肥料的机理? 卢宗云:我们知道,尿素的应用已占氮肥的60%以上,所以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尿素。但是尿素只有1/3被作物吸收,2/3是以氨气、氧化亚氮、氮气的形式挥发后进入大气层及被水淋溶损失。无论哪种氮肥施入土壤3-7天发挥作用时,种子还没有发芽或者苗还很小,现实就是养分释放高峰来得过早、过快,所以大量的养分被浪费掉。此外,从磷元素来看,无论磷酸一铵还是磷酸二铵进入土壤后,遇水变成氨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被作物吸收。但是由于磷酸根离子易被土壤中高价金属离子固定,形成难溶性盐,且磷酸根离子的移动性非常差,故利用率比较低。 稳定性肥料就是针对控制氮元素释放周期的一种研究。稳定性肥料通过以肥料为载体,将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施入土壤,抑制剂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和硝化细菌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间接地控制氮在土壤中转化与形态,从而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以及延长了氮的营养释放期。氮肥在土壤中转化受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因为温度、湿度决定微生物的活性,但是如果改变温度和湿度,成本是很大的,如果我们通过干预土壤微生物活性就比较容易,也就是使用了一种抑制剂来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通俗说就是给土壤微生物吃药。 用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使氮养分释放高峰期向后推迟40-50天,而且释放高峰也不像原来那么剧烈和迅猛。氮肥有效期可以从不足50天提高到90天以上,各地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有些可以达到120天以上。如果我们能做到90天以上,一般的作物一季一次施肥就没有问题,玉米的生育期都在120天以上,但是后期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并不明显,东北的“一炮轰"施肥方式就是有这项技术的支撑,一次施肥不再追肥。同时,稳定性肥料nam技术还添加了磷活化技术,降低磷肥的固定损失,同时活化出已被土壤固定的一部分磷,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浓度,促进作物吸收利用。 稳定肥更适合中国市场 《中国农资》记者:那么,稳定性肥料具体有哪些优势特点? 卢宗云:稳定性肥料产品有五大特点:

一是肥效期长,养分有效期达120天,可以满足作物一次性施肥的需要,而且在90-120天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的。针对这一点,我们最近4年在全国22个省联合当地的农科院土肥所、农业院校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结合不同配方做过大量的实验,将抑制剂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二是养分利用率高,氮的利用率提高8.7%,即普通肥料氮为30%的利用率,加了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到38.7%,磷的利用率提高4%;三是可以平稳地供给作物养分,增产效果明显,作物平均增产幅度达到8%-18%,我们可以做到等产量下节肥20%不减产,同样的投肥水平保证增产,这一点在全国很多省份都得到验证;四是环境友好,降低面源污染。因为利用率提高了,挥发损失、淋溶损失都明显降低。氮的淋溶损失降低48%-63%,氧化亚氮的排放降低到46%-74%。 此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农业成本。现在新型肥料很多,有些新型肥料在市场中做了很多宣传,但是在应用上裹足不前,关键的问题是因为成本和效果,成本很高,价格较贵,农民用了不增产,看不到效果。而这项技术成本低、效果显著,弥补了某些新型肥料的不足。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稳定性肥料的发展和市场反响如何? 卢宗云:这几年农户连续几年买同样肥料的情况很少,但是稳定性肥料可以做到十年不衰,例如黑龙江倍丰2006产品已经在黑龙江和吉林连续卖了十年。所以说这项技术是成熟的,是有效的,是农民看得见的,是农民接受得起的。所以我们将稳定性肥料定位在适合中国农业的长效缓释肥,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形成一系列品牌,也让一些企业摆脱了困境发展起来,这与稳定性肥料的品质息息相关。 目前稳定性肥料国家行业标准于2011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同时,在2010年已经成立了全国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稳定性肥料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http://www.2888.tv/news/1936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