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内蒙古:赤峰市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1月4日      阅读次数:

作为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赤峰市始终把坚持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牧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大农牧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向着农牧业现代化迈进,赤峰市走上了一条从传统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转变之路。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2012年,赤峰市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居自治区第三位;全市家畜存栏1856万头只,连续7年居自治区首位;培育出了昭乌达肉羊新品种,填补了我国草原型肉羊育种工作的空白;蔬菜产量预计达500万吨,居自治区首位;禽蛋产量预计达34万吨,占供应北京市场禽蛋的40%。 与此同时,赤峰市农牧业局一手抓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手抓农牧业科技创新,2012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带动农牧户69万户,农牧民人均产业化经营纯收入可达4400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65%。 大园区搭起产业发展大平台 赤峰市从抓各类农牧业园区建设人手,由设施农业园区、设施畜牧业园区到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全市1500多个各类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孵化器”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器”。 松山区全家梁万亩设施蔬菜园区,是赤峰市已建成的234个1000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之一。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3678栋,同时配套建设了占地100亩的绿嘉农育苗工厂,年生产种苗1500万株。据园区所在地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党总支书记郑江介绍,村里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以每亩400元/年的价格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村,建成日光温室后再以成本价格转让给农户。目前,园区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园区年产各类蔬菜410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1亿元左右,每个棚户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可带动全村人均增收8000元,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阿鲁科尔沁旗北方肉业肉牛养殖园区是赤峰市1139个规模养殖小区之一,园区占地180亩,从2010年开始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标准化棚圈6万平方米、发酵窖2万立方米、公司草料加工车间及库房4200平方米,园区批次饲养肉牛达1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4万头,肉牛合作社及社员年纯收入可达3500至5600万元。去年,该肉牛养殖园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赤峰和润农业高科技园区是内蒙古首家华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育苗科技园区,一期工程总投资1.1亿元,建成高标准智能温室、拱棚7.8万平方米,每年可向种植户提供5000万株优质蔬菜种苗,今年基地面积已发展到41000亩,带动种植户21500户,预计户均年增收22000元。 翁牛特旗玉龙工业园区是赤峰市13个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园区之一,已人驻企业18家,协议总投资22亿元。内蒙古凌志马铃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洪智说:“公司人驻园区以来,已先后投资3.75亿元,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可加工马铃薯鲜薯6万吨。公司在2个苏木建设基地3万多亩,发展订单种植户3000多户,公司负责提供种薯、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收购订单户的马铃薯,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9000多万元。” 大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大发展 作为农牧业大市,赤峰市农牧业“长”在资源,但却“短”在缺少深加工、缺乏竞争力强的企业。为此,赤峰市委、市政府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举全市之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思维。 本着“培育本地的、吸引外地的、整合小型的、扶持规模的”原则,赤峰市农牧业局围绕粮、肉、菜、草、乳等主导产业,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北京首农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为发展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引导助推作用,并培育了塞飞亚集团、草原金峰集团、蒙都羊业公司等一批本地企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让各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促进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引擎”。 据统计,赤峰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26家,成为赤峰市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106家,建设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生力军”。宁城京都淀粉有限公司达产后年可加工玉米60万吨,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产后年可加工玉米60万吨,赤峰锦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15万吨,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10万吨,生产季戊四醇2万余吨,出口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年创汇230万美元。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建设,不但转化了当地生产的玉米,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还利用订单等形式带动农户约18万户,增加了玉米种植户的收入。 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100家,建设国家重要的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蒙都羊业食品有限公司是赤峰市5个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后起之秀,几年来一直秉承“打造中国有机羊第一品牌,带领农牧民共同致富”的企业宗旨,形成了从种羊繁殖、羔羊育肥、屠宰加工到商贸流通、餐饮连锁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灯笼河牧场租赁草场30万亩,带动4200多户农牧民发展养羊业,去年农牧民向公司出售商品羊16.7万只,为农牧民增加纯收入4600多万元。 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蔬菜加工企业32家,打造京津唐地区的“菜篮子”。几年来,赤峰市蔬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建成100万亩露地蔬菜、71万亩温室大棚,已形成年产蔬菜瓜果500万吨能力,成为京津唐地区反季节蔬菜的重要供应地。赤峰市新新杰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在7个旗县发展蔬菜基地5万多亩,自行收购加工蔬菜4万多吨,带动3万多农户种菜致富,构建了蔬菜“夏季向南、冬季向北”的流通渠道,与南方30多个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公司的蔬菜产品不仅销往京津唐等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去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70余万美元。 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饲草料加工企业37家,打造我国饲草料产业的“绿色旗舰”。赤峰市现有可利用草原7300万亩,年人工种植饲草饲料作物380万亩,年产牧草240万吨、青贮饲料500万吨,近年来又在北部5个牧业旗实施了“百万亩节水种草工程”。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牧草资源,高效的苜蓿生产基地,吸引了北京首农集团等十几家企业参与建设。目前,赤峰市已投人资金55436.3万元,建成节水灌溉人工草地43.6万亩,年产优质苜蓿35万吨。内蒙古草原万旗畜牧饲料有限公司发展种草基地3.6万亩,带动6个旗县区的1000多户农民种草,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3家,建设我国奶制品生产的“后备基地”。赤峰市现有奶牛养殖小区89个,存栏奶牛18万头,年产鲜乳约40万吨。赤峰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最早落户赤峰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是伊利集团在京津唐地区的重要奶制品生产基地。在该公司带动下,元宝山区建设规模化奶牛牧场30处、标准化奶站30处,奶牛养殖户达到1210户,养殖奶牛4.1万头,累计产奶量达到7.57万吨。page 大基地给农牧民带来大效益 一直以来,赤峰市把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建设、发展节水高效农牧业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以设施农业和设施畜牧业为引领,以集约节水高效为核心,全面实施“1571”工程,建设中国北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了企业生产与农牧民种养脱节的问题,保障农牧业稳定增产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农牧业“1571”工程,即以发展高效节水农牧业为前提,在“十二五”期间,实施1个50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工程,7个100万亩(万头)的农牧业富民工程:100万亩节水高效经济林建设工程、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100万亩牧区人工节水种草工程、100万亩节水大地蔬菜建设工程、100万亩节水马铃薯建设工程、100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工程、100万亩谷子滴灌工程。 在推动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赤峰市重点抓好粮食主导产业生产,已建成6个产粮大县(区),28个粮食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园,总面积达到33.6万亩,今年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农牧民创收160亿元。 抓好肉牛、肉羊、生猪等重点产业,实施肉牛“整村推进”工程,已建设肉牛养殖村471个、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小区251个。育成昭乌达肉羊新品种,建设肉羊养殖专业村288个、肉羊养殖小区155个。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区)267个,全市农牧民人均从养殖业获得收入2034元。 抓好蔬菜产业,建成万亩设施农业乡3个、1000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234个、10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1675个,预计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6亿元。与此同时,赤峰市还着重培育了禽蛋、杂粮杂豆、甜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促进了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也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发展农牧业商品基地过程中,赤峰市还引导农牧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在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之间架起了合作的桥梁,联合起来闯市场。今年,赤峰市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7家,加人合作社组织的会员达18.5万户,直接带动农牧户38万户,间接带动农牧户32万户,受益农牧民达110万人,年销售收入达32.8亿元。 大服务促进现代农牧业水平大提高 “十一五”以来,赤峰市农牧业部门投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建立健全了市、旗县区、乡镇苏木三级农牧业综合技术服务站,拥有各类科技服务人员3784名。着力加强谷子、玉米、荞麦、高粱、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设施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设施花卉与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昭乌达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肉牛、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天然草原保护与利用产业技术等6个体系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推广。承担国家、自治区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91项,所有项目全部落实并达到预定期目标。据统计,赤峰市平均每年引进各种农作物新品种1480个,赤峰市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建立健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市、旗县区、乡镇苏木三级植保部门加强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以今年粘虫防治为例,由于预报早、防治早,赤峰市未出现粘虫大面积暴发危害,为财政节省防虫经费5000多万元,挽回粮食损失达7.5亿公斤,保证了今年全市玉米大丰收。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重点加强了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布鲁氏杆菌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的监测免疫工作,“十一五”以来赤峰市用于动物疫病防控资金达3600多万元,保证了赤峰市无重大疫情发生。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十一五”以来赤峰市投人资金3600多万元,重点针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添加物质、兽药质量安全问题,农资打假问题,深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与此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目前,赤峰市共有111个企业398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个企业3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个企业7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5个单位7个产品获地理标志农产品。 建立健全农机装备服务体系。从2004年开始,赤峰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仅110万元,到2011年争取农机具补贴资金达到1.08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赤峰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6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367万台,农机合作社发展到115个,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达到8196户,乡村农机人员达到18.08万人。完成机耕1337万亩,机播1204万亩,机收367万亩,赤峰市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2%。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赤峰市农牧业局在全区最早建立了赤峰农牧业信息网,每年发布各类信息12000余条,旗县区农牧业网站已达到22家。“12316”三农服务热线自2009年开通以来,共受理热线电话11000余个,做到了件件有答复,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咨询,安排了专家到现场解决问题。赤峰市农业信息中心与赤峰市移动公司合作的“农信通”手机短信业务开展4年来,用户基本稳定在11万户,发送农信通短信1万余条。 建立健全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服务体系。每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4.2亿元,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8亿多元,良种推广补贴资金1.5亿元,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亿多元,极大促进了现代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赤峰市双百万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00万亩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项目、60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列人《农业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党中央的这一新要求,是赤峰市加快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良好契机。抓好园区搭台、企业唱戏、基地保障、服务支撑等关键环节,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无疑是到2020年实现农牧民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今后,赤峰市农牧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抓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走出一条符合赤峰实际的科学发展农牧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http://www.2888.tv/news/1984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