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持续创新 鹤立坚壁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4月2日      阅读次数:

古有仙鹤栖于峭壁,因为淇河如此清澈。记者走进鹤壁,惊讶的是淇河依旧清澈。鹤壁的美丽令人敬仰,鹤壁的繁忙令人目眩。进入3月,中石化集团前来签约煤化一体化项目,湖北党政代表团前来参观城乡一体化建设……地处豫北的鹤壁,由传统文化美而新型工业美:鹤煤、鹤镁已经揭开发展新篇章。

鹤壁的农业是精品。鹤壁市委书记丁巍说,鹤壁农业总量小,但质量高。一是科技贡献率大。永优玉米种子“浚单20”产业化研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创建再创5项全国纪录。二是产业带动力大。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13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全部纳入河南省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鹤壁下一步发展定位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丁巍说,我们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环境良好,氛围浓厚,关键要突出“持续创新,提升发展”的特色,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两不三新”的发展新路,在“五位一体”上求创新、求突破、求先行。目前鹤壁的切入点就是以鹤壁农业“质”的优势为核心,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突破,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

永优——

“一粒种子”打造的农业科技体系

“永优”是鹤壁农业的一面旗帜。“永优”的灵魂就是“持续创新”。1963年中牟农校大专毕业的程相文被分配到浚县农业局原种场当农技员。看到老百姓吃不饱饭,他立志从事玉米育种。半个世纪过去,他收获的是48项科技成果,39个玉米新品种。培育了21年的“浚单20”已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鹤壁市农科院从“一枚公章半间房”的浚县农科所,发展到资产上千万,集科研、繁育、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科研体系。先后承担了各类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共1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其中“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永优”的第一优势是科研、育种。它创制了一批能够满足未来育种需求的玉米种质骨干材料,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连年被列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耐密株型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被列为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浚单18、20、26、29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育种水平跃入全国先列。它创制出了“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持续扩大成效”的成果转化模式。近六年来,该模式连创夏玉米高产纪录。2012年,夏玉米百亩超高产攻关田、万亩核心示范区单产均刷新全国纪录,并首创夏玉米10万亩平均亩产全国最高纪录。现在,有了分子育种实验室、国家分子育种基地、省玉米良种培育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形成的“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优势已经形成。院党委委员秦贵文告诉记者,“永优”的育种新方向是适应机械化收获和低水分收储。

打造种子生产与经营优势,新“永优”起步了。2005年依托浚县农科所组建的河南浚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被授予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浚单”商标被评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为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强做大“永优”种业的安排意见,鹤壁市委市政府以农科院基础,整合区域内种子企业的优势资源,将“河南浚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河南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育繁推一体化新型种子企业。院党委书记郭民华告诉记者,鹤壁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复了对种子公司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支持意见。

“服务”的优势呢?记者在农科院办公楼大厅看到一个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分布在全市的60个田间监测点的地表温度、风向、空气湿度、土壤墒情等农田参数。市气象局副局长孟丽丽介绍说,这个系统叫“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通过将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技术结合,实现了农田生产信息可视化。去年市政府投资新建了11套九要素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实现了对全市所有县区、所有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农业气象信息的“双覆盖”。这个项目有四项纪录:全国首家实施、技术国际领先、参数数量最多、覆盖面积最大。记者了解到,鹤壁把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农业科技大体系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气象服务农业的标兵。

永优公司总经理张伟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市,今年鹤壁高产创建面积达82万亩,同时推进“高产创建田”向“高产良种田”转变,这对种子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快融入新型科技大体系中,要以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种子研发中心、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研发装备中心、国家区域新品种展示中心基地等项目建设为手段,做大做强“永优”种业品牌。

永达——

“一个产业”构建的食品安全体系

“让农民小康,让人民健康。”这是河南永达食业集团董事长冯永山当年从淇县畜牧局下海经商时的志向。这种精神使他经营的家禽养殖加工企业成为全国食品行业标兵,更是带动千家万户转变生产与经营方式,迈进现代畜牧业。2012年,鹤壁市畜牧业产值达到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6%,按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4项指标综合评定连续22年位居全省首位;淇县畜牧业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之首。而鹤壁最有名的两个畜牧企业永达和大用,都来自淇县。

“永达”也已经走过20多年创业历程,谱写着“持续创新、提升发展”的主旋律。从一个小小养鸡场做起,企业打造了以鹤壁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淇县加工基地、汤阴出口基地、滑县产业基地为生产重心的“一核三星”产业格局。永达是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四大品牌的企业。2012年,永达农牧、食品两大板块全年销量、终端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鹤壁市市长魏小东说,做新型工业,搞现代农业,关键要做好“转变”。工业要由单变多,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由散变聚。这正是“永达”之变。

永达的转变靠什么?冯永山说,一是外部环境好。永达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经营试点项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二是企业的发展思路好:坚持“心中有农路自宽”的企业宗旨,始终把利益机制放在核心地位,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食品安全为第一要务,建立了“疫病防控、药残监控、产品质量保障”三大保障体系。2008年企业再转型,向前打通食品销售链,向后打通农牧生产链,形成新型的“全封闭式鸡肉食品产业链”,企业具备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科技兴企,创新发展”之路。目前,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获国际认可的“cnas”认证。与科研院所协力研发新产品600多个,工艺改良378项,获国家专利78项。

在永达采访,行政部的梁西鹤对记者的种种提问只回答了两句话,一是董事长的名言:“心中有农路自宽”;再就是“6+1”模式。永达“持续创新”的着力点其实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本所在——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政府、农户、合作社、银行、担保、保险+龙头企业”、“6+1”模式,永达一路“提升发展”。

鹤壁市畜牧业起步早、养殖密度高、发展空间小、提升难度大,对此,市政府始终加强规划、引领发展,加强规范、提升发展。市畜牧局先后制定了全市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畜产品加工、生猪、肉鸡等产业规划,今年1月,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养殖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目前,市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5家;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53个,其中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39个。经营体系建设体现着产业文明,产业文明程度决定食品安全程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鹤壁的“永达”体系很重要。

中鹤——

“一家企业”引领的“三化”协同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中原这样传统的农业区,推进的难度不可谓不大。而在浚县我们看到,鹤壁先行先试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已经见到成效。

穿过一望无际的麦田和鳞次栉比的村庄,眼前豁然呈现了一个崭新的社区,这就是王庄镇的中鹤新城。宽阔的大道北侧,崭新的王庄镇社区服务中心、镇中学都已经启用,中鹤新城一期部分住宅楼已经入住。副镇长王玉国带记者走进一户,户主叫平南林,54岁,南街村人,有4.5亩地,6口人。耕地已转给鹤飞农机合作社了,流转价格是每亩一年折1200斤小麦。现住房是129.6平方米的两套,享受原住房作价与贷款优惠后,他掏了5万多元。谈起上楼,他说没想到这么快,从征地到搬家,只用了3年。王玉国又带记者来到了南街村,看到了平南林家的废墟。村里很多农户还没搬,但都报了名在排队。王玉国说,59栋建好的楼房有25栋是用于安置第一批4个村的,均价每平方米650元。安置范围内的村民,旧房拆除有补偿,全镇70%以上的村民不用掏钱就能上楼。而搬家把权益也搬清楚了:土地流转增值保障了承包经营权;旧宅拆除补偿保障了房屋所有权;新社区中集体所有的商业门面收入保障了集体收益分配权。搬家把人也搬回来了:新中学已吸引回流学生400多人,他们要做新型社区居民。

没有中鹤集团就没有中鹤新城。中鹤集团前身叫河南淇雪淀粉有限公司,现在是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凭借粮食生产优势,集团成为总资产33亿元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学军是土生土长王庄人,志向是“致力于中国农业产业化”。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学军更坚定了他的产业化道路。

早在2009年,王学军就开始行动了。2011年1月,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到中鹤考察时说,中鹤用企业运作的模式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向前搞规模经营,向后搞精深加工,横向搞新型城镇化,很有典型意义和示范意义。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中鹤新城集中的原则,新城规划后,新增耕地3万亩,全镇耕地由现有的9万亩上升到12万亩。目前,产业园区已建成2平方公里,入驻了13家中鹤独资子公司,年加工粮食80万吨;耕地已流转1.52万亩,由鹤飞农机合作社经营,粮食连年增产;中鹤新城总投资60亿元,目前已入住600户。计划到2025年新城全面建成,全镇7万人中约3.8万人实现企业、农业、“三产”就地就业。至此,中鹤的经营体系已经是立体的了,不仅企业是多元化经营,对于农民来说,对于社区管理来说,都要进入新型体系之中,要适应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管理规范。平南林希望,不论什么工作最好有一份,得有个归属。

2012年4月,丁巍在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说,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地建新村,而是具有新岗位、新待遇、新权益、新设施、新体制、新风貌、新农业、新平衡等内涵,因此,需要政府去破解相对应的新难题。王庄镇镇长姚永军告诉记者。虽然政府、中鹤联合成立了融资公司,但目前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压力过大。十八大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如果国家能帮我们缓解这部分压力,我们的步伐会更轻快些。

鹤壁市今年许多高新技术大项目在建,副市长刘文彪对记者说,鹤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模式多,按照“持续创新”的要求,我们在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就是要强化支撑体系的导入,包括科技体系、信息体系、标准体系等,提升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水平,使之形成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能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动力。

在鹤壁采访记者体会到,十八大提出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创新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统筹协调发展的更高要求。而鹤壁提出的“持续创新,提升发展”,不仅契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鹤壁经济发展的实际。正是鹤壁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用稳定的发展环境培育出了一批经营主体。今天,这批经营主体才能够像一列列高铁火车头,组装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拉动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时代列车奔向小康。
http://www.2888.tv/news/2187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