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破解资金瓶颈 创新金融服务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4月11日      阅读次数: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价值的有效途径。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市场呈现了土地流动速度明显加快、经营相对集中、土地流转向组织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目前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相关金融制度滞后。目前我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暴露出的金融制约因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额资金需求与目前小额贷款的不适应性。目前金融机构面向农户发放的贷款大部分都是小额农户贷款,主要形式为农户联保、担保,其中以5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农业“大生产”转变,对资金需求将由小额信贷向大额信贷转变的资金需求不适应。(2)贷款需求期限的“中长期”性与银行贷款期限限制的不适应性。土地流转后,租地期限由过去的一年一租,向3年至5年甚至更长的期限转变,因此要求信贷资金的期限随之延长。其次,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农业经营需要购买大型农机具,特别是特色种植、养殖业生产周期大多超过1年,资金投入较大,回收周期较长,需要中长期信贷产品。(3)现代化的结算方式与目前现金交易方式的不适应性。规模化经营使农村资金流量逐渐放大,现有的农村支付体系中存在的现金结算量大且不及时、票据使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适度经营发展。(4)农业保险的需求与现有保险体系的不适应性。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业保险风险较大,自然灾害难以预知,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动力不足,以致险种较少;另一方面农户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参保意识不强,造成农业保险严重缺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农业保险覆盖面窄的矛盾突出,进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信心。

当前,要加大金融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关键是规范相关土地流转的抵押、转让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同时金融机构也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支持规模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一,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适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实际操作中,可以对资信优质的抵押贷款办理优先、快速、手续从简的信贷服务,为符合条件且在授信额度内的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户等建立“贷款绿色通道”,提高办贷效率,规避信贷风险,保障资金运作效率。第二,设立土地产权交易服务机构,为土地使用权入股和转让进行评估,提供交易平台,并对土地流转进行抵押登记,保障土地流转顺利开展。第三,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依托,构建以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支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邮政储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为辅,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和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多方位的农村金融需求。第四,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力度。金融部门应密切配合“用途管制”的土地流转原则来进行机构的设置、信贷产品的设计以及中间业务的创新。金融机构要根据农业发展的特点,特别是规模农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适度扩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有效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可以借鉴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经验,特别要探索、研究、发放适合农村土地流转后新兴的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贷款品种,满足农村土地流转后从土地上解脱出来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的致富需求。第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建设。要根据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网点,配备人员,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支付结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做好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农村地区的网络延伸工作,缩短农村地区资金清算周期。大力推广个人支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尽快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便利农村地区资金结算服务。第六,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的推广,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险范围,满足广大农户分散风险、减少损失的需求。保险公司要深入了解农户的保险需求,根据农业的特性,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套保险,提高农业抗灾和补偿能力。最后,建议建设“政银企农”联动机制。一是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也可尝试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推广政府、银行、公司、农户各负担一部分,共同建立风险基金提高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二是要探索建立政府、银行、流转企业的联动机制,在流转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政府可以快速介入,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迅速转移,及时化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保障金融企业信贷资产安全。
http://www.2888.tv/news/2210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