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大旱之年:夏粮丰收背后的水利贡献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1年11月21日      阅读次数:

这是一个干旱年,也是一个丰收年。

当前,正值夏粮收获季节,各地粮食丰收捷报频传:山东大旱之年再获夏粮丰收;河南夏粮喜获九连增;安徽连续8年夏粮增产;河北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更为可喜的是,农业部传来消息:夏粮增产成定局,我国小麦实现八连增。

大旱之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丰收喜悦的背后,是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应对,这其中,水利的贡献尤为突出。

降雨持续偏少:我国冬麦主产区遭遇重旱继去年西南特大干旱后,今年初严重的干旱再次降临。

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上旬,我国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降雨持续偏少,累计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5至9成,重旱区长达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受此影响,旱情不断发展蔓延。

华北南部喊渴!黄淮、江淮地区喊渴!到2月上旬,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最大,仅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8省麦田受旱面积合计达1.12亿亩,并有2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与去年西南地区不同的是,这些地区都是我国小麦主产区,而且恰逢冬麦灌溉和春播春种关键之际。如果不能及时抗旱,将直接影响我国夏粮生产。

面对严重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先后赴旱区检查指导,对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春节前后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常务会议和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和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一系列抗旱扶持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对抗旱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来少有的。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从上到下,一场保粮食丰收、保饮水安全的抗旱减灾攻坚战役迅速打响。

各类水利工程:抗旱主力不可替代抗旱最关键的是要有“水”。没有水,一切无从谈起。

而水的来源:

一是拦蓄地表水,二是利用地下水,三是外调水。无论用哪种水,都离不开水利工程作支撑。

在应对这场干旱中,正是多年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库和灌区,以及“水窖、水池、泵站、塘坝、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库、塘坝等超前蓄水,灌区、泵站、调水工程等开足马力,积极为抗旱提供水源。

据了解,在抗旱期间,黄河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900立方米每秒,妥善解决了引黄济津、济冀用水,有力保障了河南、山东引黄灌区以及中游山西、陕西引黄灌区的灌溉用水需求。江苏省通过江水北调向淮北地区累计提供抗旱水量5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20多万亩。山东省引黄灌区引黄水量超过17亿立方米,全省抗旱浇灌面积3200多万亩。河南省通过清淤疏浚增加引黄水量,对井灌区进行机电配套,累计完成抗旱春灌面积5400多万亩。陕西省开动各类水利设施,坚持破冰提水,克服各种困难开展冬春灌,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850多万亩。

各级水利部门:全力以赴有效应对面对大旱,各级水利部门迅速行动,有效应对。

旱情一出现,水利部就开始加强旱情监测分析。

随着旱情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时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组织制订《抗旱工作方案》;加密抗旱专题会商,先后召开8次抗旱会商会;发出10个紧急通知,对各地抗旱分别提出明确要求;派出56个工作组,现场指导地方科学抗旱;会同财政部、农业部抓好16亿元9省区8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2亿元中央抗旱物资储备、15亿元抗旱浇地直补的落实,会同发改委提前安排下达旱区水利建设投资60多亿元,为各地抗旱给予有力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各旱区水利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水利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抗旱,统筹地表、地下各种水源,统筹生活、生产、生态各类用水,加强科学调度,尽可能多引、多提、多拦、多蓄,努力扩大灌溉面积。

据统计,重旱区8省抗旱期间,共启用机电井170万眼、泵站1.7万处、机动抗旱设备299万台(套),累计提供抗旱用水210多亿立方米,累计抗旱浇灌麦田2.02亿亩、3.6亿亩次,有效保障了冬小麦顺利返青拔节,为夏粮丰收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同时,各地通过采取打井、新建应急水源工程以及拉送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抗旱综合能力:依然薄弱亟待提升每一场大旱,都是对我们抗旱能力的一次大考。既考验硬件,也考验软件。

水利在抗御这场干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夏粮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抗旱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受旱农田中,约20%多为“望天收”,缺乏水利设施和灌溉水源,没有灌溉条件,只能采取打深井、架设临时机泵抽水或者拉水等措施进行应急灌溉,抗旱难度大、成本高。部分灌区由于水源短缺、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导致抗旱能力下降。

抗旱基础工作薄弱。一些地区因粮食持续丰收,在思想上有所懈怠,部分干部群众存在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对旱灾防御重视不够;一些地区抗旱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够落实,抗旱组织不健全,基层服务体系缺乏;一些地区抗旱工作方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没有必要的抗旱物资储备。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可喜的是,今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相信,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田水利等抗旱薄弱环节将得到全面加强,干旱防抗综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届时,面对大旱,我们将从容以对。
http://www.2888.tv/news/22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