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江苏省江宁:美丽乡村建设的“变”与“新”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9月1日      阅读次数:

全国普遍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能强村又能富民?近日记者采访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对他们不拘一格的求“变”求“新”,颇感兴趣,也颇受启发。

有继承,也有创新

白墙黛瓦,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土色土香,农副产品绿色生态;原汁原味,农家美食各具特色;休闲娱乐,田园风光尽情体验……时下,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着重改善村庄环境,也为都市居民提供乡村游项目,但农家乐村庄的整体形象似乎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如何在求变中,即有继承也有创新?“美丽乡村打造,不是‘就乡村论乡村’,而是‘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说。江宁区委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持乡村原生态,又要在继承基础上出新、创新。

今年初,区规划部门组织编制的又一批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在成功打造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五朵金花”后,江宁区又以新一批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为载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与原有的“五朵金花”相比,江宁新一批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的规划更加注重乡村特色的挖掘和立体多元乡村旅游体系的构建,注重拓展农家住宿、农特产品开发、农业产业特色化、农村生产生活体验等旅游功能,让记者耳目为之一新。

大塘金村以“芳香谷里,养身大塘”为主题,借助丰富的水、花、茶、药等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以养生文化为内涵,融花草体验、休闲度假、膳食调理、康体运动及熏衣草综合产业为一体的南京市山水芳香养生“第一村”。

黄龙岘村以“品茗黄龙,岘里得闲”为招牌,注重茶文化发掘和茶产业拓展延伸,积极打造融品茶休憩、茶道、茶艺、茶俗、茶浴体验、茶叶展销研发生产、茶宴调理、特色茶制品购买为一体的南京市特色茶文化休闲旅游“第一村”。

杨柳村以“杨柳古韵最南京,金陵民俗第一村”为内涵,在保护其原有乡村生态元素基础上嫁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打造融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商务社交、创意创业多功能复合的全景体验式都市乡村情景基地……

在挖掘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乡土材料、乡土工法、乡土形式和乡土植被等方面着力创新,放大和增强了江宁美丽乡村独特的魅力。

要村强,也要民富

“建设美丽乡村是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区长陈发喜介绍。在山水资源转化为财富的过程中,要丰富和创新农业产业新功能。

针对大都市近郊生态用地不断被蚕食的状况,江宁区划定各类生态保护区范围,明确保护措施,为大都市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农业产业要素外流现象,江宁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整合国土、林业、农业、水利等多部门的政策、规划和资金,在空间和时序上统筹安排,有序推进。

对于资源条件较差、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村庄,作为过渡村,结合新市镇建设,逐步拆迁安置到城镇地区,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把更大力气放在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上,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发展集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湖熟街道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2.6万平方米连栋大棚的菊香园,带动菊花下游产业。2013年园区将全年为花农和企业提供自主培育的菊花新品种种苗200万株,农民亩均收入可达5000元,龙头企业收益1000万元。

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有个郄坊村,古史记载,东汉郄坊一户姓端木的人家,开有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等七坊。如今闻名的“郄坊七坊”便缘此而来,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古代农村生活乐趣。

汤山街道社区成立的“七坊农家乐”合作社,今年45岁的唐家珍是最早开业的农家乐餐馆老板,她开心地说:“我自己投资也就几万元,外部美化、绿化、亮化,还有宣传,都是政府帮忙,赚钱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在167名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后石塘村农户全都加入了石塘人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村民王宜成拿出家里的3间房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夫妇俩在合作社上班,一个做厨师,一个做服务员,月收入加起来3500元,年底还有分红……

包括“郄坊七坊”在内,江宁去年打造的“五朵金花”,开村1年左右时间,实现收入突破1亿元,农家乐经营户月收入约4万元,户均月利润约为1.5万元,并带动劳动力近千人就业。

要秀外,也要慧中

“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推进江宁美丽乡村建设,核心是达到‘三化五美’标准。”区委书记周谦说,要通过三到五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把江宁每一个村(社区)都建设成为“生态美、形态美、素质美、生活美、和谐美”的中国美丽乡村。

江宁区根据全市规划布局和本地乡村实际,要求“美丽乡村”一有“貌”,天蓝、山青、水绿、地净的生态环境;二有“质”,要让农民跟市民一样享受优质公共配套服务;三有“本”,贫穷不是美丽乡村;四有“魂”,建设和美乡村。

江宁街道认真梳理美丽乡村规划范围内各社区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引导社区因地制宜改善村庄环境,提升生活品质,119个村庄已经开展环境整洁村的整治,完成成片造林1100亩,森林抚育3500亩,24个村庄绿化项目开工。

“家乡美,才能吸引住年轻人,内在美,才能留得长久,留得快乐!”横溪前石塘村,山多地少,过去靠土地只能“吃饱”,不能“吃好”。多年前兴起的外出打工潮,让村里几乎看不到青壮年。区、街道结合环境整治修建公路、停车场、村广场、污水管网,村民房屋统一改造出新,打工的回村办农家乐了。村民陈荣生回村开办的“庆凤山庄”农家土菜馆,“一年赚个十万八万元没问题!”

全村证照齐全的农家乐餐厅一下达到了58家,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回乡当起了老板。29岁的回乡创业青年朱文新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帮我们找回了乡村‘外表美’,更帮我们唤回了纯朴本真而又现代文明的‘内里美’!”


http://www.2888.tv/news/2688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