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甘肃:“村里有了服务所,我们种地更方便”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9月3日      阅读次数:

作为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苹果产业一直是甘肃省静宁县的主导和特色产业。但近年来,果业大县的技术人员数量少,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静宁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破解“三农”服务难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今年以来,静宁县开始建立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以此来作为提高全县农业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那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究竟怎么样?日前,记者来到静宁进行采访。

难题:村级缺技术服务人员

目前,静宁的特色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阶段,苹果园的面积已达80多万亩,但标准化管理示范园仅占30%,优果率不足65%。另一个现实问题是,该县县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仅有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和果业办公室3个服务机构,乡级只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体系空白。全县仅有县、乡农业服务人员2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到40%,特别是果业技术人员仅26名,80万亩果园人均需服务面积3万多亩,与产业发展需求差距很大。

村级农技人员严重不足,如何来打通技术信息通达农村“最后一公里”?面对难题,近年来,静宁县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认为,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要的是要健全村级农技服务体系,这对于推广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产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静宁县将通过建立村级农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果农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潜力。

破解:健全村级农技服务体系

“去年年底,我们县上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静宁县开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王晓军告诉记者,通过这一方案,静宁县完善了村农技所运行机制、技术承接机制及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传统农业+农技所+农户”等五种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健全村级服务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和建立示范基地上。

“我们首先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健全村级服务阵地,利用试点村现有的办公场所,挂牌成立了30个村级农技服务所。”静宁县农技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村级农技服务所将依托县农业信息网、农技110和12316服务热线,利用互联网、“广播村村响”和手机飞信,及时向村民发布阶段性和关键季节农业生产技术要点等信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力度和服务能力。

服务场所有了,农技人员从哪来?对此,静宁县的思路很明确:从致富能手、乡土专家、种养大户及村干部中筛选,然后集中培训,统一上岗。

静宁县农技中心负责人说,目前,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面试和考察程序,静宁县已经从基层选拔了91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村农技员,全县还举办了各层次农技员培训85场(次),培训村农技员和农民9800人(次)。静宁县将为每个服务所都配备了2~4名村农技员,这些农技员将协助县、乡两级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工作,同时还将及时入户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解答农民咨询,带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为了保证村农技员的服务质量,静宁县还制定了一系列村农技员考核管理办法及制度。

效应:变个体农技资源为产业发展优势

记者在静宁县采访时了解到,这种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村,依托现有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成立的村农技所,从乡土专家、致富能手中聘用村农技员,全方位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创新运行机制和模式,逐步走多元化服务新路子,变“政府出钱买服务”为“农技员自己挣钱搞服务”的探索性做法,在短期内,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村民张胜权,原来总担心家里的3亩梨园会因为管理跟不上而导致卖不上好价钱,如今,他的顾虑被彻底打消了:“自从村里有了农技服务所,只要有困难,一个电话,农技员立马就能请来,我们种地更方便了!”

如今,在静宁,像张胜权一样享受到村级农技服务员提供的方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以来,不但使缺乏生产技术的群众有了可以就近请教、指点的老师和专家,也让乡土能人、致富先进在产业一线找到了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个体示范效应被放大,将个体农技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王晓军感慨道。


http://www.2888.tv/news/2692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