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农发”花开别样红——天水市麦积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纪实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10月14日      阅读次数:

田地平整,稳产高产;路渠配套,自流、机井灌溉并举;生态和谐,林木成网……这一华丽转身源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更得益于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是麦积区较早实施的国家级农业项目。自1996年立项以来,麦积区四大班子非常重视和关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多年来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管理,作为项目乡镇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确保了项目持续、稳定、增速发展。区农发办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中,坚持“巩固、壮大、提高”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项目“申报、建设、管理”三大能力建设,加大与银行在“项目库建设、项目资源共享、项目联合扶持、项目共同监管”方面的合作,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水平日渐提升,效益逐步扩大,更多“有能力、够条件、合标准”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得到扶持,农民增收显著。截至2012年底,全区共实施土地治理、科技示范推广、新农村试点和产业化经营项目72个,完成总投资46637.9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572.5万元,自筹资金19431.29万元,贷款或整合资金11634.2万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不仅为项目区广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区农村经济和战略性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地生金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这是古人对土地的美好期盼,连续16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麦积区“土里刨金”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麦积区农发办牢记使命,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发机构的精心指导下,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攻坚克难,大胆实践。始终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时期农发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中心环节,坚持走内涵式开发、集约型使用资源的路子,综合应用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重点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优势。16年来,全区在项目区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新农村试点等项目31个,治理面积25万亩。完成总投资17222.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364.5万元,自筹资金3968.56万元,整合资金1889万元。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新建提灌站19处,新打机井81眼,维修机井55眼,架设输变电线路59.16公里,衬砌渠道358.74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7005座,开挖疏浚渠道207.81公里,改良土壤20.53万亩,新修机耕路408.6公里,推广旱作农业6.4万亩,营造防护林3.9万亩,技术培训8.22万人次。

——整区域规划、分年度治理的举措使项目建设的规模化效应明显。如在“十一五”期间,全区以三阳川为中低产田项目实施规划区,通过5年的中低产田项目连续实施,不仅使中滩、石佛、渭南三乡镇3.31万亩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而且使中滩镇川道区2.5万亩中低产田得到全部改造,成为全区第一个实现整区域土地治理的乡镇,为集中项目建设任务、集中项目建设投资、集中项目建设区域、规模化开发树立了样板。

——坚持全区“围绕产业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产业”的项目建设宗旨,种植结构有效调整,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如在“十一五”期间,项目区紧紧围绕三阳川葡萄、蔬菜生产对灌溉、运输的需求进行工程规划、组织工程实施。项目区渠相连、路相通及自流、机井灌溉并举的生产条件,和防风、护路、美化兼备的绿化环境,为葡萄、蔬菜高效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地调整了产业结构,由单纯的“蒜玉油套种”向果、菜发展。目前三阳川发展鲜食葡萄、设施蔬菜19000亩,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面积达60%以上。

产业化经营 龙头舞活产业兴

农业“筋骨”强壮了,产业如何壮大?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麦积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但农产品优质率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民长年增产不增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为此,该区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做强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强化科技支撑,突出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区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三大类41个子项目,涵盖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完成总投资29415.9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208万元,自筹资金15462.73万元,银行贷款9745.2万元。通过增强果品贮藏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产品包装,全区三大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全区产业化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力扶持,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得到高效发展。

——支撑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效益实现双增。截至2012年底,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扶持天水九龙山禽业有限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天水宇龙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2家。通过增强果品贮藏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产品包装,全区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全区产业化发展。2012年底全区果园面积达60.35万亩,年产量26万吨,总产值8.29亿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7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8个,养殖业总产值达到8.14亿元。

——助推龙头企业上等升级,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力扶持,一批能够代表行业先进生产水平,设备、规模、产品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高效发展。天水众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随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同步提升,日产“金针菇”由扶持之初的5吨扩大到70吨,为西北第一,名列全国前茅;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标准由当初的台湾引进达到日本原装。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蛋鸡饲养规模44万只,雏鸡孵化能力22万只,引进美国乔泰公司养殖设备和管理理念,养殖规模居甘肃第一、西北第二、全国第四,先进设备的一次到位性和规模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天水盛龙果业有限公司4万吨鲜食葡萄保鲜库,规模在全国第一。一批产业化项目扶持单位成为全国同行业示范基地,产品得到权威机构认证,个人获得国家级殊荣。2010年天水众兴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军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天水嘉兴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被农业部授予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10-2012)、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被农业部授予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010-2012);天水宇龙果品专业合作社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所产花牛苹果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批准产量为5000吨;天水长城果汁有限公司产品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haccp认证、获得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员证书等;天水天星彩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竞标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其产品应用于娃哈哈产品包装。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综合作用明显。经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益调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企业,以吸收劳动力、促进产品销售、扩大产业基地、利用农副产品、发展循环经济等综合方式,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劳务输出方面天水众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在2012年吸收劳动力30184人次,农民从中获得劳务性收入46626.62万元;在辐射带动方面天水嘉园果蔬有限公司等3家果品营销企业和合作社组织,拥有果品保鲜库容1.35万吨,有力地促进了果品销售、拉动了果品升值,果农从中增加销售性收入6350万元,甘肃丰收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50000亩核心种植基地、辐射带动150000亩示范基地,将带动近10万人种植优质马铃薯,增加规模性收入;在农副产品利用方面,天水众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直接新增玉米芯利用量400吨、棉子壳320吨、米糠400吨,可为原料产区1000户农户带来收入124.8万元,天水嘉信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年收购玉米秸秆0.97万吨,因玉米秸秆的销售,种植玉米亩增加收入450元;在能源循环利用方面,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将鸡粪烘干、加工,年生产优质有机肥7.2万吨,已被麦积、武山等地果农、菜农采用,改土增效作用明显。

斗转星移越数载,栉风沐雨万顷田。大地的丰收,在斗转星移间见证着农民脸上日渐浓郁的微笑,见证着千千万万麦积农民发家致富路的绚烂轨迹。今后,麦积“农发人”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优势和开发特色,突出“特色、品牌、规模、效益”重心,努力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批优质特色、高产高效的种养基地;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一批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基地、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紧密联合的综合示范项目;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示范带动力强的良种良法良技科技项目,全力书写麦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辉煌。


http://www.2888.tv/news/27903.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