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广东“精准扶贫”成全国经验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3月28日      阅读次数:

昨日,全国扶贫系统驻村帮扶机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广州启动,在接下来为期5天的时间里,来自国务院,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扶贫系统干部,以及相关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广东等地扶贫开发经验,探讨研究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机制。

从2009年起,广东省扶贫“双到”工作举全省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格局。

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广东省调研时指出,广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在昨日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表示,此次培训主要是具体地学习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省开展“精准扶贫”的经验,这些年来广东在“精准扶贫”包括“干部驻村扶贫”方面有很多新的探索,建立了机制,形成了制度。最著名的“双到”、“干部驻村工作”等干得有声有色。

王国良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通过此次研讨会,国务院扶贫办希望进一步提升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扶贫开发的热潮。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通过采访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梳理出广东上一轮扶贫“双到”的经验做法。

建立瞄准机制

调查确定帮扶对象 了解贫困成因

根据扶贫“双到”制定的贫困标准,确定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并张榜公示,保证确定的扶贫对象公开、公平、公正,各帮扶单位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摸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基本情况,保证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准确真实。

据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瞄准,广东为此在过去几年形成了丰富经验。

广东的瞄准机制首先是瞄准扶贫对象。“根据扶贫‘双到’制定的贫困标准,确定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并张榜公示,保证确定的扶贫对象公开、公平、公正。”在扶贫“双到”中,各帮扶单位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摸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基本情况,保证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准确真实。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实现全省联网,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挂扶单位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瞄准贫困成因是第二个重要要素。按照扶贫‘双到’工作要求,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全省把3407个贫困村和36.7万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具体分配落实到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和贫困村、贫困户所在市、县(市、区)的有关单位等,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瞄准机制明确了“谁去扶贫”和“扶谁的贫”,为实施“靶向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专家认为,扶贫年年搞,为什么广东这一次的效果格外显著?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敢于突破陈规,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扶真贫、真扶贫,激发了扶贫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广东的扶贫工作用数据说话。根据省扶贫办的统计,通过采取“靶向疗法”,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电脑管理,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工作队员,保证各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解决了“谁去扶贫”的问题;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筹集22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解决了“用什么去扶贫”的问题;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劳力转移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爱心扶贫等十多种帮扶模式,解决了“如何去扶贫”的问题。

采用靶向疗法

制定具体扶贫计划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在帮扶实践中,全省探索出了不少成功模式,有以建基地、签合约为主的区域经济协作帮扶;有以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帮扶;有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帮扶;有以入股分红增收为主的入股经济项目帮扶等。

过去几年,在扶贫“双到”工作中,广东全省各地、各帮扶单位按照所在市、县(市、区)制定的扶贫“双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根据每一个村、每一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每个村、每户农户的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

记者了解发现,在帮扶实践中,全省探索出了不少成功模式。有以建基地、签合约为主的区域经济协作帮扶;有以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帮扶;有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帮扶;有以入股分红增收为主的入股经济项目帮扶;有以担保和小额贷款为主的金融信贷帮扶;有以技能培训和助学为主的智力帮扶;还有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以建移民新村和整体搬迁为主的移民搬迁帮扶等等。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靶向疗法”有效解决了“如何扶贫”的问题,保证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增强了扶贫实效。

由于扶贫开发“双到”实现了由“面上”扶贫到“定点”帮扶的阶段转变,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扶贫对象识别和管理方法,这对于建立瞄准机制,精确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东建立了一套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

据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实际,首先要建立一套简便、科学、综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识别标准体系,保证贫困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行性。因此要落实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贫困户指标数据采集责任,完善相应的实施办法,还需要注重监督、评议和公示等流程的制度化建设,保证数据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此外,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简便易用、覆盖全省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化管理,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

对此,有专家笑称,“广东过去几年的扶贫工作已经形成了大数据的雏形”。

形成大扶贫格局

逾万名干部驻村帮扶 最大化调动社会资源

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年下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在上一轮的扶贫“双到”中,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以及粤东西北14个地级以上市单位实现“五方挂钩”,全体动员,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入村到户、不留死角,构成了大扶贫格局的主体。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正是通过这种集中资源“五方挂钩”的做法,最大化地发挥了不同类型帮扶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年下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数据统计,实施扶贫“双到”以来,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占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67.2万元,帮助发展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28868个,多渠道扶贫资金供给机制初步形成。

除此之外,广东扶贫工作的显著经验还包括致力于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合力。

过去几年,扶贫“双到”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由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建立起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扶贫“双到”以来,广东以前所未有的宣传力度,弘扬慈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扶贫工作。2010年起,广东在全国首开先河,每年定期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到2013年,连续四届“广东扶贫济困日”全省各界认捐善款达100多亿元;发动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村企共建扶贫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扶贫济困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统一行动。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探索扶贫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展望

站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广东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去年4月,广东动员部署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上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要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问题。未来,广东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扶贫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统一起来的扶贫开发新思路。


http://www.2888.tv/news/3230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