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重庆“潼南绿”蔬菜成致富“金钥匙”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阅读次数:

潼南县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享有“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美誉。近年来,潼南县紧紧围绕“保供”和“增收”两大主题,以打造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三线”为延伸,以“百村百园”工程为扩充,坚持“点、线、面”三结合,统筹立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成桂林双坝、太安罐坝等高标准万亩级基地12个,形成“一心、二江、三线、四片”标准化蔬菜基地30万亩,到2013年,蔬菜复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200万吨。鲜销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跃居西部第一、全国县域第二,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潼南绿蔬菜,天然无公害”已深入人心。

发展蔬菜产业昔日“贫困村”变成“示范地”

初秋的早晨,桂林街道双坝村蔬菜基地,薄薄的晨雾渐渐散去,一座座蓝瓦白墙的小洋楼、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绿色菜地尽收眼底。双坝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

10年前的双坝村还是一个低洼、偏僻、贫困的小村庄,这里每年都会被洪水淹没几次,再加上坝地不能栽种水稻,村民只能以种植麦子、红苕、玉米、甘蔗为生,收入非常微薄。为了不浪费双坝村地貌平整、土质肥沃的特殊优势,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原桂林镇(现桂林街道)一方面积极联系农委等相关部门实地考察,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深入调研市场,寻找具有发展前景的种植产业。最终,通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规划方案的整合,蔬菜被定为该村发展的主导产业。

从此,双坝村的蔬菜种植驶入了发展的“快大道”。双坝村蔬菜基地也从开建时的5000亩,一直发展到10多万亩。1999年该村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年,承担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丰收计划项目,双坝村蔬菜基地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不比有些城里头的人差,住的是‘小别墅’,开上了小车,一般的种植户一年赚个五、六万不成问题,我相信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蔬菜种植户刘亚洲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随着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蔬菜的价格也随之上涨,桂林的蔬菜依靠无公害的优势,销路十分好,几乎说是供不应求。”双坝村党总支书记朱习武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注重蔬菜的品质,让城里人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我们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和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让销售商能够购得开心,卖得称心。”

身残志坚梁志平种菜种出美丽人生

在玉溪镇青石村,今年40岁的梁志平让人刮目相看。因为3岁时的一次意外事故,梁志平失去了一只手,落下了终生残疾,这是他生命中一道深深的伤痕。但是,他没因残疾而自卑,反而自强不息,用勤劳致富,打拼出美丽人生。如今,他成为玉溪镇当地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是当地群众致富的榜样。

勤劳致富,对身抱残疾的梁志平来说,有着更多的辛酸。梁志平告诉记者,因为抱残在身,他干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但他从来都不曾在困难面前低过头。

2004年,在外打工的梁志平决定回乡发展养殖业,在曹家村承包80亩鱼塘,当起了养鱼户。“养鱼时我认识了种菜能手潘显贵和徐文光,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在他们的带领下,2008年,我开始种菜。”梁志平回忆到,在朋友的指点下,他看中了青石坝的80亩坝地。

得知梁志平要在村里搞蔬菜种植,村里的干部、群众都鼎力支持。土地承包了,没有种植技术咋办,这让梁志平又伤透脑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技术就学,铁棒都能磨成针,我还不信我学不会。”梁志平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怎样选种、如何防治病虫害……为了学会种菜,梁志平白天“泡”在菜地里,晚上“泡”在技术指导书里,遇到问题,就打电话向懂种菜的朋友们请教,有时还专门跑几十里路向县里的农业专家请教。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第一年种的80亩白菜、辣椒均获得丰收。

高兴的同时,这么多菜销往哪里,这又是一大难题。“当年蔬菜基地才开始发展,基础设施差,都是土泥路,菜不好运出去,要用板车拉、人工推、背篼背、担子挑,运输费用高。外面的客商都不愿进村收菜,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找销路,把菜运出去。”梁志平回忆说。当年卖菜常常深更半夜把菜拉到重庆、贵州等地的批发市场,一早卖了又赶回来,常常起早摸黑,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在奔走卖菜过程中,梁志平结交了很多外地客商,种菜不愁技术,也不愁销路了,梁志平对种菜越来越有信心。于是,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又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起了韩国萝卜。

“这几年,政府非常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如今蔬菜基地的道路四通八达,排水灌溉设施也很完善,我种菜也越来越有信心。”梁志平说,现在村里平均每天在他地里干活就有20多人,到农忙或收成时,每天在地里打工的村民多则上百人。

当问起下一步有何打算时,梁志平信心百倍地说:“我会一直把菜种下去,让村里人跟着我一起增收致富。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不断优化种植品种,种一些高产出、高效益的蔬菜,让地里长出更多金子来!”

致富心声:

潼南县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负责人陈春兰: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后,我们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路子,按照“田栽坎、土栽边、道路栽两旁、沟河栽两岸、房前屋后栽一圈、荒山荒坡连成片”的方式,今年全村种植密本南瓜2300多亩,亩产达4000公斤,畅销渝贵川等地,每亩收入达近3000元。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向土地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向生态要效益,逐步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做大特色效益农业,做好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得到更大的实惠。

桂林街道双坝村村民刘亚洲:我在这里种菜已10多年了,今年,我主要种植了辣椒、萝卜和白菜,面积有200多亩。通过多年种植,我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再加之近年来,县里经常邀请农技专家开设技术培训班,有很多的技术人员也进驻基地,实地对我们进行指导,保证了蔬菜的品质,每年的效益都不错。

合川太和人马孝堤: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在潼南投资发展蔬菜是让我最舒心的。当时我们缺少本钱,规模不大,收入也不多,镇党委、镇政府给予我们大力帮助。在他们的关心下,我今年又承包了300余亩闲置土地,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当地的村民也可以到基地打工,收益也不错,每月能挣到近1000元。

卧佛镇大堂村村干部李彬:现在真的不同了,村里建起蔬菜基地,家家户户都在搞蔬菜种植,政府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基地建在哪里,基础设施就修到哪儿。我们村现在道路硬化了,山坪塘也整治了,种菜的条件好了,产量自然就高,而且能旱涝保收;运输条件也好了,种的菜也拉得出去了,村里条件改善后,老百姓的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米心镇童家村低保户陈清碧:镇上大力发展山地蔬菜,我也跟着享了福,以前家里没有啥子收入,村干部给我买来蔬菜种、蔬菜苗以及猪种,让我栽种、喂养,现在我靠卖菜卖猪赚了钱,生活过得好多了,真的感谢党和政府。

太安镇罐坝村农民唐红利:以前在外地打工,照顾不到家人,除了来去车费,一年收入剩不了多少,自从镇上在我们村流转土地,引进种植大户后,我们也不外出打工了,全家都在农业公司打工,既照顾家庭,又有不错的收入,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每个月都有工资领,你看,挣了钱,我们家的房子也修成小洋楼,家用电器是应有尽有,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http://www.2888.tv/news/37194.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