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豆腐腰”上的扶贫攻坚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11月26日      阅读次数: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滩区,正处于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处。由于政策制约和防洪需要,这里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项目不准进入,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受到限制,曾是封闭保守、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然而长期以来,封丘干部群众从来没有停止过与贫困的抗争。特别是近年来,封丘县依托黄河滩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优势,不断促进滩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滩区专项扶贫力度,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培育黄河滩区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持,走出了一条滩区群众持续发展、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原来的烂泥路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柏油路,昔日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栋栋新楼房,曾经贫瘠的滩地变成了一座座特色产业种植基地……近8万滩区群众欣喜地感受到了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滩区扶贫搬迁:让滩区群众换个“活”法

如今,李庄镇姚庄村83岁的常金波老汉没事就爱到初显雏形的李庄社区转悠,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

常老汉生于黄河滩区、长在黄河滩区。儿时滩区风沙遍野、十年九淹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现在,他一家3代还住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5间平房里,墙面斑驳,雨天漏雨,风天透风。

一想到能搬出滩区,住进孩子上学就近、县城公交直通、出门水泥路、夜晚归来有路灯、超市书屋广场啥都有的新社区,他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黄河滩区是封丘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滩区的小康就没有封丘的小康;没有滩区群众的脱贫,封丘就无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封丘县委书记李晖对黄河滩区的扶贫攻坚工作认识深刻。

据调查,仅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就发生了10多次水患,累计造成沿黄村庄近万间房屋被毁,数万亩土地塌入黄河。并且滩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落后,交通闭塞,农民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愿望强烈。

“实施滩区村整体搬迁,可以从根本上破解黄河滩区农民脱贫难。”李晖介绍说,为了让滩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2013年10月封丘县经过多次论证,在合理规划、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李庄黄河滩区扶贫搬迁项目。该项目在黄河大堤北侧2公里处建设李庄社区,可容纳3万到5万人,计划5~7年全部建成。项目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黄河滩区搬迁的3个试点之一。

为确保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该县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依托中粮、中储粮、豫粮等集团公司基地建设项目,发展公司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规划建设黄河滩区农民创业专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有机蔬菜、园林花卉和休闲观光等产业。根据滩区不同优势打造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区,实现农业产业的科学布局,以产业支撑带动滩区群众致富增收。

该县主管农业的县政府党组成员蒿良万告诉记者,群众搬迁后,滩区内耕地可达31万亩,按每亩新增产值1000元计算,滩区群众可以增收3亿元。滩区8万群众,人均增收近4000元。仅农业一项,就可大大加快滩区群众小康步伐。

特色产业扶贫:拓宽滩区群众致富路

走进位于黄河滩区的荆隆宫乡东大宫村树莓种植基地,大片大片的树莓在和煦的阳光下蓊郁地生长,这是大河农业种植合作社前年引种的。该合作社理事长衡家强告诉记者,因为是刚栽种两年,挂果并不多,但合作社今年已经收入了近50万元,看来盛果期每亩收入1万元是有把握的。

“收了麦子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3年前,衡家强过的就是这样靠天吃饭的生活,一家几口人始终处于贫困状态。2012年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他建立了大河农业种植合作社,承包了240亩黄河滩地种植树莓。如今合作社吸收成员30多户,吸引本村和周边村庄20多人常年在此打工。

近年来,封丘县致力于树莓产业发展,依托生命果和津思味两大树莓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树莓种植基地、树莓饮料和冻干果加工基地,使树莓产业成为有效破解农村贫困户脱贫难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树莓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发展树莓专业合作社20多家,辐射带动贫困户9000多户,户均增收1.3万元,扶贫效益十分显著。”该县扶贫办主任化志介绍说。

封丘县正是抓住了优势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点,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形成了“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扶贫局面,在滩区相继形成了尹岗乡苗寨村、李庄镇贯台村、荆隆宫乡东大宫村等10多个树莓种植基地,带动了近2000户滩区农户种植树莓1万多亩。如今,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尝到了特色产业扶贫发展带来的甜头,贫穷落后的黄河滩区正在以强势的发展势头向致富路上大步迈进。

实施精准扶贫:扶出滩区群众新希望

10月22日,陈桥镇芦庄村村民吴海彦又出手了200公斤金银花。“俺县的金银花是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每公斤比其他地方的金银花市场价高出近20块钱。这200公斤金银花,俺至少能赚两万块!”吴海彦家里7口人,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12年,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他开始种植金银花,如今终于摘掉了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过去人们常把扶贫资金比作“胡椒面”,什么地方贫困,就在当地平均“播撒”,这种扶贫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达到治贫效果。近年来,封丘县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针对滩区群众需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不再分条块,真正给困难群众带来真金白银。

“往年俺家种那6亩地,忙活一年赚下几个钱,刚够孩子念书。现在一年就能赚2万多元,还住上了新房,日子是越过越有味道!”说起目前的生活,荆隆宫乡金龙口村村民蒋震波很是满足。

前年,蒋震波经过扶贫精准识别,被纳入扶贫对象,获得了到户增收扶贫资金。他依靠自己有种植果木的经验,利用自家几亩地试种晚秋黄梨。去年初次挂果,一亩地就收获了2000多斤黄梨,亩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今年,他成立了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个村庄80多户农户一起干,现在全乡黄梨种植面积已达500亩。

“怎么帮,群众‘点菜’,政府‘下厨’。封丘县结合国家扶持政策和县情,积极帮助滩区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真正把滩区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能量释放出来。”封丘县县长荆汝大说。短短几年,该县扶贫开发已使滩区近万名群众脱贫,培植了十几个扶贫产业,使2万多滩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http://www.2888.tv/news/37953.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