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何以旱也增产涝也增产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12月6日      阅读次数:

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长0.9%。这意味着,在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

粮食生产何以在前期遭受旱涝灾害仍能增产?持续丰收为何进口依然增加?继续增产的后劲有多大?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为何遭受旱涝灾害仍能增产?

今年夏季,我国河南、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旱情,大旱之年何以再获丰收成为人们的疑问。

统计局公报显示,今年全国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889.4公斤/公顷,比2013年减少4.8公斤/公顷,下降0.1%。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辽宁旱灾造成部分地区玉米有所减产。但今年小麦、稻谷的增产情况较好。

“虽然今年局部地区灾情较重,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卡脖旱’,秋粮生产受到影响。但由于只是灌溉条件差的丘陵山区受旱影响较重,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影响不大。另外,冬小麦、晚稻生长期间,主产区气象条件接近常年,有些地区甚至好于上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有利。”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说。

“今年河南大旱多集中在丘陵山区,并非粮食主产区;大旱对辽宁影响虽较大,但比2009年的旱情要轻。”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毛留喜表示。

“我国产粮区分布十分广阔,一个地方受灾歉收,若其他地方风调雨顺,可以达到‘丰歉平衡’。”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聂新鹏告诉记者,去年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但北方整体风调雨顺,今年尽管河南等地局地大旱,但产粮大省黑龙江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加之有关部门和地方及时采取了抗旱措施,今年旱情影响并没出现此前想象的大。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科技力量不断注入,我国农业抗灾能力逐年提高,例如东北地区,由于采用现代化温湿育秧技术,减少霜冻害和低温冷害,扩大了玉米的种植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

持续丰收为何进口仍在激增?

虽然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但近年来粮食进口呈现出激增局面。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56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46.3%。进口的谷物和谷物粉种类主要包括小麦、稻谷及大米、玉米、大麦等。

“国内外粮食价差是驱动中国粮食进口较快增长的主因。”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我国劳动力、化肥农药等成本不断增加,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提高了价格水平,而欧美等国粮食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相对较低。

“过去两年来,国际价格处于持续下降通道。一些国内企业为降低成本,加大了粮食进口量。”韩一军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价格因素,品种余缺调剂也是粮食进口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啤酒大麦等专用品种仍供不应求,需要通过适量进口来弥补国内不足。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需要进口泰国香米、意大利通心粉等产品。

专家们指出,虽然今年小麦等谷物进口增长较快,但就整体比例而言,我国主粮进口占国内粮食产量的比重不到3%,适度进口也符合国家的战略部署。

“十一连增”后粮食增产会持续吗?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的趋势还能持续多久?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专家们表示,粮食增产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假如在粮食生长关键期发生大范围严重的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出现减产。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持续加剧。农田设施老化,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仅6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约为三分之二,全国约有一半“望天田”;农技贡献率整体不高,耕地质量退化、地下水超采严重问题突出。

“未来要注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韩一军说,粮食产量年际间有所波动,从市场、自然角度来说都是正常的,如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高水平上,哪怕出现减产,甚至连续减产也并不可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在目前我国粮食产能中,有一些属于透支未来的不健康产能,应切实退出这部分产能。通过增加健康产能来弥补不健康产能退出造成的缺口。

专家建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科学施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业节水、旱作农业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组织化,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http://www.2888.tv/news/3823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