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关注中原经济区:农业大省河南实践中部崛起的新路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1年12月16日      阅读次数:

得中原者得天下!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促进中部崛起、进而推动国家全局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等,但是河南最能代表中原,因为它是中原中的中原。中原经济区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而是以河南为主体,支撑中部,延接周边,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河南在中原经济区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发挥主体作用。这是河南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是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路,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新路。

眼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做到“五化”统筹,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

→以文化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形态即将成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因此,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更好地体现文化的力量。河南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型的过程中,在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上应将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放在首位。

现代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传承中华文化,新河南的“横空出世”也必须传承中原文化。文化是中原崛起的“根”和“魂”,没有这种传承和对接,中原崛起难以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核心区,努力构建与“新河南”要求相适应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主要包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能不能通过文化现代化进行这种“创造性转换”,对于河南的未来至关重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外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南的文化建设,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特别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积极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相信,河南如果能够“固本求新”,在接上传统文化的“文脉”、“地气”的同时,能够以先进文化引领时代,不断建设创业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那么河南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精神动力,河南的发展就一定能够焕然一新。

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过程中,基于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及深远影响,应认真谋划文化发展大业,认真研究建设大中原经济区的文化维系、文化支撑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其他区域文化,特别是中部六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探索新路,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传承的核心区。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的“三农”问题关涉全局,粮食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耕地占全国1/16,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千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每年向外输出300亿斤以上粮食和粮食制成品。作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农之势”的影响力已越出国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必须抓住粮食这个“立身之本”,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

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农业现代化要有政策支撑、基础支撑和科技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提升,必须扎实开展基础性的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农业技术含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贡献率约为50%,而欧美国家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在70%以上。今后,农业增产增效只能靠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必须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提升和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当前河南农业产业化应推广“第六产业”。以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仅仅局限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第六产业”则融合了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肥料生产等制造业,以及作为第三产业的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将三者相加,1+2+3=6,这便是“第六产业”,其核心就在于“一体化”和“融合”。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增加了产地农产品附加值,促使农业从业者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如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开展合作。即以农业为主体,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是主体农业发展为综合产业。促使综合了农业、饮食、地域资源等多要素的“第六产业”的诞生,让人们发现了创意农业的可能性。拥有绚丽包装和丰富内涵的新农业一改以往衰落的形象。“第六产业”通过激发农业活力,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动力。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试验、促销等,需要流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需要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河南是农业大省,要保持粮食总产量不下降,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体系、粮食加工体系。要着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社会管理法治化推动社会建设方式转变

建设法治河南的目的在于正确处理发展与权利维护的关系,提倡诚信,促进稳定。建设诚信河南,是建设法治河南的根本。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省情复杂,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

建设法治河南,需要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是依法行政。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与法有据,程序正当。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各级政府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推进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不坚持依法行政、不严格依法办事的还比较突出,依法行政尚未成为考核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硬指标”、“硬实绩”和“硬约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法治河南,还必须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要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其中,关键是工业化,核心是新型工业化。河南是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日趋完善,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煤化、漯河双汇、郑州宇通、金龙铜管、许继电气等已经成为闪亮的工业名片。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契机,使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产业集聚不断升级。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企业为主体。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从而打牢持续发展的根基。

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有产业作支撑。产业是区域的支撑,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另一个就是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四集一转”要求,河南在全省已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如今覆盖所有市县,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性举措。

大力推进河南的信息化进程。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文明发展的时代背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就是从宏观上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化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或者修正,使之协调一致,形成信息化发展模式、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交互共生。同时,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过去5年,河南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城乡统筹、产业集聚区带动等5个方面对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成为河南历史上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2009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仍然仅为3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9个百分点。目前,河南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应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努力探索以“多元、集约、和谐、可持续”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中之重。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坚持以城市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发挥好中原城市群的重要作用。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提升郑州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建设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由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举足轻重,中原城市群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支点和核心,因此必须注重其城市产业功能的提高。大、中、小城市功能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大城市是服务业的集中地,比如金融、物流;中小城市则是制造业的集聚地,必须分门别类发展多种制造业。

河南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低,面临艰巨的保护耕地的任务,必须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当前我国整体发展格局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村的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河南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难点和重点。河南4.8万个建制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同,村情村貌、发展水平各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河南要找准“三点”: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农村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城镇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镇靠近。要通过努力,率先走出一条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集约型的、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建设新型城镇化,必须树立绿色、循环、可持续等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生态功能区,要着力推进建设豫西山地生态区、南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三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框架。要大力宣传绿色、生态的概念和内涵,为群众提供独特的绿色休闲体验,增强全民植绿、护绿、爱绿意识,为广大群众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生态建设成果的乐园。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五化”统筹,这是解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综治之策。在上述“五化”中,前“三化”是河南当前必须着力“提升”的,后“二化”是河南未来必须致力发展的。只有“五化”统筹,协调并进,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跨入一个新境界,才能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http://www.2888.tv/news/383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