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四川:农机开进旱坡地 打破劳力“天花板”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5月19日      阅读次数:

“500多亩地,我一个人就种得下来,好点的地块亩均收入三四百块,差点的两三百块,玉米、小麦两季种下来就是近30万元的纯利润。”5月15日,三台县建设镇农民董斌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全程机械化还有新型两熟净作模式的应用,这是不敢想象的。

劳动力外出呼唤新型两熟制

据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永红介绍,旱坡地占四川耕地的70%以上,是全省农业用地的主体。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旱坡地多是“玉米—小麦”两熟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由于家家户户开始养猪,对饲料的需求急剧攀升,“麦—玉—薯”三熟间套作模式因此得到大面积应用。

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三熟制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作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急需新的农作模式,打破传统农业劳力成本高居不下的“天花板”。在此情况下,省农科院于2010年围绕“提高丘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启动了旱地“油菜—夏播玉米”、“小麦—夏播玉米”新型两熟净作农作模式的研究。

改制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首先是机械的创新改良。如何让机械开进旱坡地,达到省力高效的目的?省农科院与农机公司,针对丘区耕作特点和农艺需求,共同研发、攻克难题,补齐了四川农机种类、功能、适应性上的短板。此外,配套技术也很重要。“全省90%以上的玉米是3月底4月初、在小麦还未收的时候套种。改制之后,玉米在5月底6月初才播种,此时的高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很不利,会导致茎秆疯长,却不强壮、易倒伏。”刘永红介绍说,为此,需要从品种、播种、栽培等方面完善。

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翻倍

5月12日,省农科院在简阳市玉成乡召开的旱地新型两熟生产模式现场会。现场会上,农机手杨林波以玉米为例测算,机播1亩地仅半小时,是人工效率的12倍,减少劳力成本200元;每亩能节省种子和肥料成本15至26元,增产达10%左右。

“油菜—玉米周年纯收益达到785.4元,比三熟的模式增加近1倍。虽然少种了一季红薯,但农业综合效益翻倍。通过秸秆还田,也有助于培肥地力和农作物抗旱,一举多得。”刘永红评价道。

“从劳动密集型到机械、技术密集型,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下一步的推广还有待土地流转进一步成熟。”乐至县农业局工作人员方正以为,现在两熟净作模式推广较好的三台和简阳,都是地块条件不错、土地流转相对集中的地方。只有规模化种植的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才更有动力购买机具、平整地块、积极适应新发展。

对此,刘永红表示,将继续解决适配品种少、水肥效率低、农机作业不稳定等问题,争取改制一块、成功一块。通过确保收益、提升综合性价比,激发农民改制意愿,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从而提升我省旱地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http://www.2888.tv/news/4299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