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5年9月4日      阅读次数:

“十三五”时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河南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的紧迫任务。近些年来,河南农业农村保持了增产增收的好势头,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应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风险挑战在积累聚集,如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业资源约束越来越紧、农业生态环境劣化加剧、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业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劳动力供求变化,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只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河南才能走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促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安全并重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按照主攻单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积极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更大贡献。要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更加注重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竞争力。要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由主要拼生态、拼环境真正转到注重绿色、循环发展上来,由粗放经营真正转到集约经营上来,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农业资源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努力把农业打造成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高产、优质、生态、高效、安全的可持续的集约型内涵式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资源消耗向技术进步、资源节约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要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形成开放、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高产优质农产品品种的研发和选育,提高良种覆盖率,基本实现良种化。加大农业科技应用力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种、节肥、节药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和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建立节水型农作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工程体系。积极扶持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普及。加快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促进农业生产由主要依靠“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设施装备水平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大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努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要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高标准粮田。提高农业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障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农业预防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和收获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从过去侧重于小麦生产机械化转向玉米、水稻、花生、蔬菜、花卉等更为广阔领域的机械化,从侧重于产中环节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创新农业机械化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覆盖最大化、政务网络化、应用平民化、效果最优化。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

促进农业由传统单纯的保障功能向现代多重功能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越来越突出。要依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深度开发农业在农产品供给之外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按照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的基本思路,推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生长。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依托区位和环境优势,围绕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尤其把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着力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以此为重点,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城乡居民生态宜居需求,建设森林公园、湖泊水系、生态湿地系统等一体化的环城生态走廊。构建大中小城市相结合、产业圈层分布特征明显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打造辐射城市郊区及周边县(市)的都市生态农业圈。

促进农业向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优化结构、延伸产业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深化“两个基地”建设,促进粮食核心区农畜结合、粮经兼顾,加快实施现代畜牧业跨越工程。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努力创出特色农业、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的品牌,使满足消费的各种优质农产品更加丰富多样。目前我省农业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农产品大多是作为原材料出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在农产品加工上寻求新突破。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及储藏、保鲜等业态,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挖掘农产品增值潜力,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向品牌经营要效益。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为主向资产、资本联结为主的方向发展,带动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等环节,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收入和实惠。

促进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问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培养农业科技和经营人才,造就和壮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要明确政府在培育职业农民中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配套政策扶持,着力提升农民职业培训质量。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资金、技术、装备和劳动力的联合和合作,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促进特色品牌农业发展。财政应设立对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奖励。金融部门应采取农业贷款贴息、村民联保互保、土地经营权担保等形式,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地经营由细碎分散化向多形式适度规模化转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解决农村零星分散地块的细碎化经营问题,提高大田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向规模经营要效率效益。要促进土地经营权自愿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向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细化和界定农民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权责、权益,从制度上强化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能顺畅行使土地转包、转让、出租、入股和抵押等权利,并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通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大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同时,把发展二、三产业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市民化机制,促进农村农民向城市居民或职业农民转变。给予适当激励政策,引导长期在城镇居住、就业和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为城市居民。

(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http://www.2888.tv/news/4730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