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买新型肥料,小心被“忽悠”!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6年5月21日      阅读次数:

肥料减量,环境保护,土壤修复……为了适应这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新型肥料成为行业发展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也成为农民朋友最受欢迎的农资产品。同时,由于竞争激烈,管理松散,新型肥料市场也成为肥料乱象的重灾区。省土肥总站资深肥料专家胡芹远用“品种繁多,优劣参半”来形容当前我国的新型肥料市场。那么,新型肥料市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以全国尿素为例,2015年产能9000万吨(不包括进出口和工业用),全国耕地面积18亿亩,按平均复种指数200%计算,每亩可供尿素25公斤。还有碳铵、硫铵等其他氮肥,还要加上磷钾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各种水溶肥料,每年还要进口钾肥。种种因素造成尿素价格持续走低,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严重。

闭门造车,创新错位。只考虑课题,不考虑农业生产需求。如硫包衣容易导致土壤酸化;城市垃圾制作的肥料有重金属污染;药肥如不解决化学反应问题,会导致作物中毒;全营养和同步营养只是理论成立(在组织培养、盆栽试验、设施栽培实验室中实现);富硒肥料中的硒即可抑制癌症,吸收多了就会中毒;纳米是长度单位而不是营养等等。

配方随意,针对性差。作物需肥是有规律的,不同作物、不同的目标产量、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管理水平,要求产品配方均不同,因此,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作物营养,根据需要选择大量、中微量元素和不同原料的有机质 (酸碱度),制作相应肥料。不能根据原料价格的高低来制定配方。

偷减养分现象严重,品牌意识不强。在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现象普遍的现状下,不少企业把品牌效益放在脑后,过分追逐利润,偷减养分。农业部连续2年全国抽检,均有相当比例的大型肥料企业赫然在榜。

标识混乱,难辨真假。有的多标不存在的养分(如固氮因子、纳米、有的虚标荣誉(某某奖、发明专利、美国技术、领导或科学家题词等)、有的夸大效果。

对任何一个肥料产品,相关法律和标准强制规定必须标注真实的养分名称和含量,不得标注标准规定以外的成分,更不得标注根本不存在的养分来误导消费。

炒作概念,误导消费。有的炒作产品概念,号称高科技新产品(多种名称的尿素、全营养、防治病虫害等),有的炒作营销理念,有的吹捧高科技,有的夸大生物肥料效果,有的偷梁换柱 (用氯化铵冒充高效氮肥)。


流动讲师团,索赔难度大。有的打着讲师的名义,进村入户,现场讲座,田间鉴定,高价卖假肥,售完消电话,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损失找不到人赔偿。

制假售假屡发,肥害纠纷案件增多。受利益驱动,有的企业或自身、或按经销商要求、或与经销商勾结。2010年以来,安徽已发生多起因肥害造成的纠纷事件。

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违法成本低。虽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肥料大法。对肥料行业监管不严,处罚不重,使得企业违法成本低,造成坑农、害农世间频发。

新型肥料品种多且繁杂,农民朋友在选择时不仅要选择正规场所购买正规品牌,还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http://www.2888.tv/news/5358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