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农业要更好地为农民“搞活”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6年10月10日      阅读次数:

农业在我国从来就不单纯是产业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是政治问题,是文化问题,是生态问题。农业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行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农民就业生活的基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和农业部系统青年干部交流时说得很形象:农业,得为农民“搞活”。

一、“搞活”的农业

搞活就是搞生活,就是说农业还是农民就业、收入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农民“搞生活”,首先是从农业中获得收入,这是他们最容易从事的生计方式,老少皆宜。在传统中国,百政农为本,让农民耕读传家、安居乐业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新中国也是在农业积累的基础上才得以开启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端也正是源于农民吃饱的诉求,即使是当前,农业仍然是部分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来源。

除了就业和收入,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农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文化的生活。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需要集体协作,需要守望相助,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居住村落。在传统村落中,农民的公共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人生价值、社会实现,他们的根、他们的魂都在于此。基于此建构起来的家族文化、民间信仰、艺术创作、风俗人情等构成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所谓“乡土中国”,即在于此。

二、“搞活”对农民有多重要?

农户种一亩地也就有个几百元的纯收入。这些收入与在城市经商、打工、当白领相比确实菲薄,但是对于这些在农业中“搞活”的人自身来说,意义却非同一般。

先说老人,这是当前农村务农的主力。农业收入就是他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从土地中“搞活”得来的收入就弥足珍贵。少数在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的青壮年人从事的副业大多也和农业有关,例如养殖、农机等,而且也多流转有田地来种,他们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农业。返乡农民工分两类,一类是年龄大了或者城里留不下本来就想回家的,也就不再外出,留在家搞农业。另一类因为就业波动的原因暂时返乡,把务农当成一个过渡,过段时间准备继续外出的。对于他们,在农业里“搞活”是托底的就业,是心理上的“安全岛”,可以使他们更加从容、放松地在城市中闯荡。

这还只是从收入上来说,从社会生活上来讲意义更大。人都需要参与公共生活,需要与他人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每天的忙碌有意义。老人在村,农业就是他们参与村庄公共生活的平台,是他们社会价值实现的唯一方式。在村务农的中青年人更是村庄的中坚力量,因为流转旁人田地,就要经常去走动,遇到事搭把手,社会交往就很充实。对于他们,农业和农村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三、为农民“搞活”对国家有多重要?

第一,是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即使不算在城里长期打工未来可能还会回到农村的部分农民工,当前在村的农民仍有6亿多。农村人口基数大、分布区域广,农村的社会稳定就成为国家稳定的重心,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农村稳、天下安。而农民能在农业中就业和取得收入打底是稳的基础。正由于此,我国农业政策历来注重保护农民“搞活”的权益,重视农民收入。一句话,农民能“搞活”是基层稳定的基础。

第二,是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实行的是低成本出口导向战略,“中国制造”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创造”没有完成之前,仍然需要保持“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优势。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农民工之所以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是因为他的生活来源、社会保障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城市收入,家里还有一块父母代耕的土地,产出还是自己的,土地还能作为自己就业和收入的兜底保障。当前我国工业化的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技术改造需要农民工拿出时间来提高素质技能;而且转型升级的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经济挫折和就业波动,这时候农民工很可能会离城返乡。正是有了在农村农业中“搞活”的就业和收入兜底,农民工才能够从容地尝试各种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才给了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是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城市化的核心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比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化比较稳妥,城市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更没有出现贫富两极对立引发的城市动荡,这是因为当前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留在城市还是回农村“搞活”。当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在城市体面生存的就业和收入条件。少部分运气好的农民工可以将家庭搬到城市里,完成市民化;多数农民工还需要依托农业生产获得收入,还需要面对现实返回农村去“搞活”。这样,有进有退、能进能退,就保证了我国城市化的质量和积极稳妥。在农业中搞活既是退路,也是必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农民“搞活”的农业就是稳定器,就是蓄水池,就是压舱石。在未来数十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为农民“搞活”的农业仍然

至关重要。四、更好地为农民“搞活”

这样看来,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所以具有特色,除了资源禀赋等原因,重要的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与几亿农民问题密切关联的现代化,是要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稳妥推进的农业现代化,而不是靠现代科技装备、资金投入就能简简单单实现的农业现代化。一句话,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在解决几亿小农“搞活”问题基础上的现代化。

在我国,农业问题紧密关联着农民问题,关联着农村问题。农业也就不仅仅是小规模生产的成本效率问题,如果算代价,那就要算上农民不能融入城市又不能返回农业“搞活”时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代价,就要算上城市化可能出现大规模贫民窟的代价,就要算上工业化转型升级受阻、中国现代化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价。但这并不是说“搞活”的农业就没有问题,当前“搞活”的农业存在着基础设施差、土地不能连片、农民生产经营不便的问题;存在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老人农业经营粗放、农技推广难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制度、出台政策,让农业更好地为农民“搞活”。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http://www.2888.tv/news/5507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