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企业现状
农膜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目前农膜企业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农膜产业发展的困难时期,有必要探讨造成农膜企业现状的原因,并探索农膜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2003年农膜行业拥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农用薄膜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大型企业约60家,中型企业(年生产能力在0.3万吨以上的)约30家,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正常情况下实际年产量应在120万吨以上。2004年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拥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农膜生产企业约800家,其中年生产能力3000吨以上的较大型农膜生产企业约203家,其中(年生产能力万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约10家。目前,大半农膜企业已经相继停产、半停产或转产,从去年至今转停产的较大型企业就多达111家,占一半以上,剩余的92家企业开工率也普遍不足,产量有所下降,与需求形势形成很大的反差。现状是产能明显大于产量,农膜企业小、散、多,多数形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农膜行业的格局被打破,他们有的改制求发展,有的逐步退出了市场。总之,象白山喜丰、山东日信、寿光紫康、青岛泰光等股份制或韩资农膜企业正持各自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的优势,顺利发展。而淄博天鹤、淄博万利、上海普拉斯克、长春福利、沈阳华龙、焦作咏春、长春信谊、江苏农望达等私营企业虽努力扩大经营范围和增长点,但是基本处于徘徊和略有增长状态。仅剩下的北京华盾雪花、宝硕创业、天津二塑三家国有企业都在发展资金上遇到了困难。目前,济南三塑在积极引进新加坡的外资寻求发展新机;大连九塑在积极转产其他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哈尔滨五塑在利用国家振兴东北优惠政策,积极改制以求生存。文章来源与农资电子画册网农资网:www.2888.tv
http://www.2888.tv/news/804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黑龙江省警惕三代粘虫局部暴发危害
 - 河北省今秋确保完成1000万亩农机深松
 - 国家工商局下达2012年严厉查处伪劣农资专项行动通知
 - 面对“紧箍咒” 念好“转”字诀
 - 草甘膦市场仍在调整中 混乱局面短期不会结束
 - 安徽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 《尿素硝酸铵溶液》批准发布实施(图)
 - 多余的氮素影响粮食安全
 - 三种化肥将成市场新宠
 - 自选棚膜技巧
 - 湖北首个能发电的“蔬菜大棚”落户鄂州
 - 巴基斯坦粮食短缺情况严重
 - 杀菌剂原药市场整体低迷
 - 给农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
 - 甘肃省农牧厅以效能风暴强化“三农”服务
 - 广西兴宾区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
 - 史丹利复合肥信息化建设项目获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 茂名市274名村官上大学 将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村官
 - 天然气紧缺尿素企业开工率再降
 - 2012年陕西省秋蝗发生趋势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