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松江岸畔丰收歌——扶余县“三农”工作记事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1月11日      阅读次数:

——201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19.6%; ——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元,同比增长23.8%; ——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万吨,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 这,就是农业大县扶余。 科技助推农业 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2%,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要增产,科技是关键。过去一年里,他们全力支持利民种业玉米高产品种的研制与培育,“利民33”玉米品种得到了国家育种界首席科学家及专家组和全省科技工作现场会的充分肯定。 在运用集中办班培训,专家巡回培训,举办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农民的基础上,还向农民赠送科技书籍、技术资料、科技光盘、科技挂图20万份。同时,在全县300多个村屯遴选培育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植业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全县共带动2万农户,深入开展生产实用技能培训,进村入户指导。 全力推广五项重大农技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35万亩,应用赤眼蜂生物防螟技术140万亩,完成农田灭鼠项目45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项目10万亩及等离子种子处理项目7万亩。认真推广寒地水稻科学“两早”栽培技术模式,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广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效率。 新村扮靓城乡 在肖家乡王家村,村民们自动捐献资金、义务出工建起了文化大院;在弓棚子镇农场村,村民争先恐后清扫大街,植树栽花,主动到村里的文化大院义务值宿、打扫卫生……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全县实施了6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省级示范村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新完成社会事业建设项目7个,完成投资1.9亿元;为35个行政村争取到省级专项补贴建设项目,开展了农村道路硬化、排水排污、修建休闲广场等新农村建设,新建新式农居220户。 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全县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一中心,通过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福祉,达到“生活宽裕”。面对农民组织生产差、单打独斗、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全县大力发展了农业合作社,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73个,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 品牌彰显特色 提起“四粒红”、“增盛永”、“三井坊”等系列农产品品牌,不但在县内、省内家喻户晓,就是在省外,也是响当当。 以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他们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向以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名优特稀品种发展,向有机食品、富硒农产品发展,优化了农业内部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全县农业“三品”认证达到50余个品种,注册农产品商标48个。 标准化生产必须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他们重点建设五大专业生产基地,即东部乡镇玉米生产基地、西南部乡镇花生生产基地、东北部乡镇坎下大豆生产基地、县城周边乡镇蔬菜基地和西北部乡镇杂粮杂豆基地。培育壮大两大基地,即畜禽养殖基地和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达到种植结构的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已经达到15.1万亩。 在品牌农业的引领下,全县已建设蔬菜大棚37962栋,面积70145亩;蔬菜温室14526栋,面积6935亩。棚菜产量可达75万吨,产值可实现7.5亿元。蔡家沟腰号村棚菜发展到330公顷,建大棚1200多栋。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多元。 龙头带动产业 扶余县努力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 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坚持实行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特定服务。目前,全县涉农企业(私营)总户数630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91家,全口径农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20亿元。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2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量已达65万吨,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75万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达到11.2万户。农业经济开始步入粮食产品——饲料产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营销配套的农工商良性发展轨道。
http://www.2888.tv/news/2007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