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石柱:种竹取笋放水养鱼 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2月26日      阅读次数:

人民网重庆视窗2月21日电地上满眼茂林修竹绿意盎然,地下春笋跃跃欲试欲冒出地面……春暖花开时节,笔者在沙子镇栗新村深山里看到,大地宛如一幅翠绿、和谐的山水画。“在方竹笋农技协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的竹笋基地已经发展到了70多亩,去年开始采收笋子,我家里仅这一项就收入了4万元左右……”家住盘龙村栗子坝的原村主任、栗新方竹笋农技协会员邹国荣,向笔者说起竹笋老板陈治权带领村民种竹采笋增收的事儿显得很兴奋。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石柱县委主要领导也多次强调,要以扶贫开发统揽三农工作,要让村支部引领带动产业发展。而沙子镇几个村以农技协带动农民科学种竹采笋增收的做法,不失为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的一个范例。 收笋老板变竭泽而渔为放水养鱼 陈治权是南川区金山镇竹笋厂老板,从事竹笋收购销售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他从2002年开始在石柱沙子、龙潭等乡镇收竹笋加工贩运到外地挣钱。然而,石柱的竹林资源并没有南川、永川等区县丰富,而且每年只采笋不种竹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陈老板于2004年开始谋划在石柱有关乡镇建立竹笋基地,通过种竹扩大资源量再采笋发挥笋产业的长期效益。 之前,沙子镇党委政府正在谋划利用该镇山林资源建设冷竹、方竹示范片,带动高山农民增收致富,盘龙、卧龙等村的村支两委也在思考如何靠山吃山的出路。这与陈治权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几个高山村分别听取了西南大学的专家意见和群众的讨论意见,把发展思路定位为“不放烤烟、发展黄连、开发竹笋、加工石头、争当工人”。规划2005年-2008年共投资80-90万发展冷竹笋,2005年到2012年投资方竹笋产业400万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盘龙村委主任的邹国荣认识了陈治权,他们通过接触一拍即合,经过认真地磋商,达成了由沙子镇政府引进陈治权为业主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开发笋资源的共识,形成了由陈治权出资金、技术开发竹笋的协议,并在县林业局的引导下,实行“三权分离”:集体经济组织有对竹林地的所有权、农民有竹林地的使用权、陈治权有对竹林地的经营权,陈治权任竹笋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2005年,沙子镇只有竹笋基地100多亩,2007年,该镇利用黄连产后荒地和原有荒山将竹笋基地发展到1000多亩。截至2012年春季,沙子镇盘龙、卧龙等村共栽植了冷竹、方竹3万余亩。 专业技术协会引领农民科学种竹采笋 基地建好了,如何让农民科学种笋发挥产业的最大效益呢?陈治权开始动脑筋了。 他刚开始与农户协商承包土地40年,当时农民不相信。陈治权就自己育苗免费发放给群众,并带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去南川考察,最后跟群众达成协议,按市场价格收购竹笋,给农民吃了定心汤圆。经过实地考察,村组干部开始带动群众一起种植方竹和冷竹。 之后,陈治权还从贵州请来技术员,专门负责竹林的间伐复壮指导,并与农民签定协议,只要农民间伐1亩竹林,他向农民支付30元工钱。红纸厂组的群众率先行动,间伐出了样板林300亩,新栽了冷竹林17亩,其它地方的农户也纷纷行动,当年就间伐了1500余亩竹林,新栽80余亩。 同时,陈治权还自筹资金试种100亩方竹苗,并获得了成功。 县科协得知情况后,于2012年帮助陈治权成立了“栗新方竹笋农技协”,加大了对竹笋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力度,加强了对农民科学种竹采笋的指导。自此,沙子镇竹笋产业走上了“公司+协会+农户”经营道路。 目前,该协会共有31个农民会员。 2012年1月,方竹林栽培项目被县林业局作为“万元增收”的骨干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种竹采笋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据介绍,竹笋进入盛产期后,沙子镇每年竹笋产量将达到450万公斤,所有笋农每年最低可收入现金540万元,每户年现金收入可达1.5万元。 家住卧龙村陆家坝子的冉启联,从2007年开始,陆续种了60多亩方竹,目前已经进入收获期。“照目前的情况看,我家每年竹笋收入可达到3.5万元以上。”老冉说。 “我的基地去年开始采收竹笋,现在亩收400多斤,按目前鲜笋1.5元/斤的行情,我的收入很客观。”邹国荣说,他的竹笋基地盛产时期亩产可达1000多斤。 陈治权说,这几年他在竹笋产业发展中总共投资了500多万。协会还利用现有黄连棚种植方竹笋,黄连收后方竹笋逐步成林,成林后可以大量采笋,同时通过人工造竹、原有竹林改造,形成了“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格局。在保护了绿色生态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的竹笋供不应求,主要销往重庆主城、湖北、江苏、上海、深圳等地。”陈治权说,将吸收更多的高山农民成为竹笋农技协会员,从现有的30余名发展到200余名,让更多的山区农民真正实现“靠山吃山”增收致富。 日前,石柱县科协主席杜小明、副主席谭太奎一行栗新村指导方竹笋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时,鼓励陈治权进一步规范协会建设,加强协会技术示范和辐射作用,争取使协会成为市级示范农技协会,带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 老陈表示对此信心满满。
http://www.2888.tv/news/2097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