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绥化市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7月20日      阅读次数:

近年来,绥化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民、富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八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思路举措,不断深化改革,升级发展,实现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的全面跨越。尤其是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四化同步”战略,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工业化引领农业发展、城镇化引领农村发展、市场化引领农民发展,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组合推进,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抢担地方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任,努力创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的措施目标。两年来,全市以千公里科技示范带为牵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扎实开展基础建设,全面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地位,多项主要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333亿斤,增加27.2亿斤,连续十年获得大丰收,有9个县(市)区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首次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行列,并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五个、我省唯一一个整建制整市(地)高产创建示范市。二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两年来共建设54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19个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全省的近1/3, 落实“节水增粮行动”配套面积117万亩,建社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40处,良种化率达到96%。三是合作农业和规模经营取得新成效。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939个,带动规模经营2153万亩,占耕地面积74.17%。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两年建成百村示范群,创新推进整乡镇城镇化建设,2012年启动整乡镇建设试点7个,完成规划14个,今年计划规划建设39个。五是乡镇村经济实现新跨越。2012年,新建续建1000万元以上乡镇村项目721个,总投资914.2亿元。乡镇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增长77.1%,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到65个,其中超亿元乡镇6个。六是农村民生事业达到新水平。公益设施更加健全完善,民生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77元,增长17.6%,连续三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把调优调强种植业结构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作为农业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该市一刻都不能忘记的政治责任。近年来,该市依托绥化的自然地理生态资源优势,规划了肇东、青冈、明水玉米产业带,庆安、北林、绥棱绿色水稻产业带,海伦、绥棱大豆和马铃薯产业带,依托产业带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2512”结构调整战略,即:按照增玉米、扩水稻、上经作、压大豆的原则,种植面积分别调整到2000万亩、500万亩、200万亩和100万亩左右,保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750万亩以上。去年,玉米、水稻、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079万亩、491.1万亩和155.8万亩,通过调结构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增加粮食产量32亿多斤。今年中玉米、水稻、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095万亩、517万亩、155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63万亩、30万亩、减少23万亩。比照去年的单产和价格,预计可增加粮食产量11亿多斤,可增加效益近10亿元。

——把千公里科技示范带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引擎。现代农业是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业,该市以打造高标准园区为重点,强化物质装备、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提升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示范带打造成育种家的擂台、企业家的舞台、科技人员的讲台、干部农民的看台、领导决策的指挥台、休闲旅游的观光台,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技术推广带动、成果转化示范、农业人才培训、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引领加快一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去年,我们沿境内8条主要干线公路,集中打造了千公里科技示范带,高标准建设了193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133个种植业示范园区全部按照“四确定”、“五有”、“六统一”的模式进行打造,旱田园区全部推行了110厘米大垄栽培、节水灌溉等先进模式,水田园区全部实行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苗等高产措施,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今年重点实施“1251”科技示范带工程,即科技示范带主要公路沿线增加到10条,里程延伸到2000公里,示范园区数量增加到540个,建设内容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新农村建设、农机、加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村经济、水利、林业、农业观光”十个方面。同时,在示范带内全程全面植入标准化,同步提高生产标准与生态标准、作业标准与建设标准,全面推进耕作模式、整地模式、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变和跨越。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基石。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该市重点加强了农机化、水利化、科技化、设施化建设。组建了219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8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1026台,玉米收获机3771台,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2%。合作社大型机械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到1095万亩,占全市旱田耕地面积的47%;全市机电井达到11.3万眼,旱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水田灌区节水灌溉占水田面积的近50%,渠系硬质化率达到30%以上。落实旱田“节水增粮”行动4年建设任务330万亩,占全省的22%,去年完成配套面积65.56万亩,今年落实52万亩。阁山水库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a类项目,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大型水利一号重点工程;通过现场推动、组织发动、制定生产日历指导等有效办法,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旱育稀植栽培、毯式秧盘大棚育苗、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大豆密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年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次以上;全市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发展到40个,催芽能力达到1.2万吨,覆盖325万亩水田,超过水田面积的65%。全市大棚总量达到了17.8万栋,大棚育秧率达到98%。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动力。发展合作农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前提,在家庭承包体制下,合作农业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好载体最好途径,也是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深化、发展升级,是多赢共赢之举。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以获得租金或入股分红形式获取土地产出主体效益并创业再就业增收致富,耕种土地农民靠扩大耕种规模增量增收、靠现代化大农业提升生产力增产增收,国家靠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提高粮食安全系数,流通加工企业靠增加经营量增收。近年来,该市在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合作农业经营体系。成功探索了企业带动型、村组干部牵动型、能人领办型、农机合作社承载型、场(院、校)地方共建型、市场引带型6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模式。全市入社农户10万户,辐射1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9%。成功探索了股份合作、家庭农场、农企合作、农机合作社、场村共建五种规模经营模式,有39个乡(镇)、86个村实现了整乡整村推进。

——把激活乡镇村经济活力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强大助力。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村经济,充分激活了乡镇村行政单元活力,201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35户,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产业化基地面积达到1750万亩。乡镇村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了重大突破。仅2012年,新上续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村项目721个,总投资914.2亿元,乡镇财政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77.1%,占公共预算收入53%,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到65个,超亿元乡镇6个。在坚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内搞活开展全民创业。特别是在挖掘本地特色、发展优势经济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集群抱团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延伸,既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社会就业,又推动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把生态节约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约型农业发展上,通过平整土地、水田小池变大池等工程改造,增加耕地面积100多万亩;通过水田渠系硬质化节水达到50%以上,通过旱田实施点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亩节水16立方米;通过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技术,亩节肥30%以上;通过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降低,有害农药得到全面控制;通过实施机械精量点播、推广水稻毯式大棚育秧等技术,每公顷节种30斤以上;通过全面实施大机械连片作业、开展水田“机改电”工程,较常规耕作节约油料30%以上,亩灌溉减少投入60元以上。在农业生态建设上,通过推进护路林、护村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全市森林覆被率达12.2%;通过禁牧、禁垦,草原和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推广深松整地、秸秆根茬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水土治理,土壤和地力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实现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http://www.2888.tv/news/26058.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