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广西做大做强桑蚕业 让“一条虫”变成“产业龙”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7月20日      阅读次数:

蚕桑产业被业内称为“一条虫”产业。

我国蚕桑业“东桑西移”,成功移到了广西——广西蚕茧产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目前年产达31.5万吨,占全国蚕茧总量的四成左右。

八桂学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朱方容说:“‘东丝西移’移到广西已成定局,‘东绸西移’已经起步。”

蚕桑大区继续做大

以2000年为起点,13年来,广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契机,一步一个跨越。2004、2005、2006、2010年,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桑园面积、生丝产量依次摘取桂冠。

至2012年,广西蚕桑业已摘取7个“全国第一”——从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种饲养量、亩桑产茧量、生丝产量、桑枝食用菌产量到蚕农售茧收入均稳居全国第一。

朱方容说:“广西蚕桑业还要继续做大。”

去冬今春,茧丝价格高位运行,全区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专家预测,今年广西全年蚕茧产量32万吨,蚕农售茧收入120亿元,将实现稳步增长;全年生丝产量将超过3万吨,丝绸工业总产值超过130亿元,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

“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目前,广西已打造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蚕桑生产优势产业带,形成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百色六大主产区,全区种桑养蚕覆盖74个县(市、区)、588个乡镇、5287个村屯,养蚕农户85.34万户,去年户均收入1.33万元,养蚕户人均养蚕收入3167元。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桑蚕的每亩产值比甘蔗高2.28倍,亩现金收益是甘蔗的3.44倍。专家认为,目前,我区桑园面积262万亩,占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在调整低产出作物面积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扩大桑园面积;而且蚕桑业作为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织绸加工刚起步,产业链还不完整,发展空间很大,进一步扩大蚕桑生产、蚕丝生产规模和产量,大力发展丝绸深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

科技创新激发动力

“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祁广军认为,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广西发展蚕桑业具有“资源优、机遇佳、创新强、体制顺、政策好”的优势。

针对广西的气候特点以及农村生产水平,广西先后自主培育出大批抗高温多湿的桑蚕品种和高产优质杂交桑品种。其中蚕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桑蚕良种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蚕桑品种实现更新换代,解决了起初蚕茧质量差、病虫害多、蚕茧难拉丝的问题。

此外,广西还在桑园建设、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茧技术等关键环节加大攻关,形成一整套适合广西特点的高效技术体系和模式。种桑技术方面,做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

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广西蚕丝在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质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2a级至3a级,提高到现在普遍的4a级,部分达到5a级甚至6a级。

“以前蚕茧要泡碱液才能拉丝,现在泡温水就能拉丝。以前拉的丝只能在纺织中当作低附加值‘纬线’,现在已能作为‘经线丝’用于高档出口丝绸纺织品中了。”广西桂合集团目前生产的生丝,80%达到5a级。为了改善缫丝工艺,桂合集团专门从外省引进专家。

广西蚕桑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妨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据了解,全国有29个蚕桑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而作为全国蚕桑第一大(省)区的广西,却仅拥有朱方容一位高端人才。有关数据显示,广西万吨蚕茧科技人员拥有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3。

近年来,广西把推进蚕桑资源利用作为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点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桑枝、桑叶、桑果、蚕沙以及蚕丝等蚕桑资源产品。

2009年,广西第一家生物发电厂在柳城县启用,燃烧桑枝发电,并用燃烧剩余物生产复合肥。但由于运输成本高,这之后却没在区内继续出现第二家。

据了解,广西年产桑枝250万吨,相当于250万亩林地每年的木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目前,桑枝主要用于栽培食用菌。2012年,全区桑枝栽培食用菌1亿棒,产鲜菇4万多吨,产值约4.4亿元,但仅用到全区桑枝总量的不到10%。

除了桑枝,广西每年养蚕还产生100多万吨蚕沙。这都为桑蚕产业循环经济提出了挑战。

那么,“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朱方容说,构建广西蚕桑产业循环共生机制,科技是手段,人才是关键。因此,要突破蚕桑循环共生发展的技术瓶颈,必须依托当前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积极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加大对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导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桑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

广西已稳坐桑蚕业大(省)区的宝座,但在强区之路上,仍前路漫漫。

据了解,广西蚕、桑良种繁育技术与种养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对蚕茧收购价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丝绸产品上,却成了“哑巴”。

“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高度聚集”这一要素,是广西最大的“短腿”。目前,全区共有88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却只有8家企业能够织绸,针织、染整、服装加工、丝绸贸易企业更是欠缺。据统计,全国每年丝绸总产值约1500亿元,广西蚕业农业、工业产值仅有220亿,仅占全国总产值的近15%。

记者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提出重大科技专项“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解决桑蚕茧丝绸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将开发茧丝绸加工新技术、新设备30项,开发家纺、丝绸新产品35个,利用桑蚕茧丝大宗副产品资源开发新产品20个,推动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做大做强。


http://www.2888.tv/news/26057.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