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理性认识过剩搞好转型升级,氮肥突破困局为期不远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4年8月6日      阅读次数:

近日,在驻马店举行的昊华骏化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骏化锌腐酸“锌”农民“绿色增产”工程启动仪式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淑兰指出,目前国内氮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等危机,但同时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突破困局为期不远。

陷入困局原因有三

氮肥行业今年经营十分困难,成本上升、价格下滑、市场疲软,行业整体亏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氮肥行业亏损23.6亿元,亏损企业163家,行业亏损面达到48.5%。如果扣除化工产品的收入,仅考虑化肥,则亏损面超过90%。刘淑兰认为,行业陷入困局原因有三:

其一,不少生产企业过于偏重大型化发展,对差异化发展功夫下得不够,导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再加上企业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改变,缺乏创新。“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而言,销售受阻时,只能用降价这个唯一手段来应对。”刘淑兰说。

其二,基于产能过剩、经济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农资市场的固有规律被打破,市场走势难以预测,流通企业经营积极性严重受挫,大都采用快进快出的销售策略。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流通环节的库存普遍比去年降低30%以上。这就意味着,流通环节“蓄水池”的作用大幅度减弱,产能过剩对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其三,今年国家虽然放宽了尿素的出口限制,但由于国内厂商各自为战,出口环节缺乏应有的合作,被外商坐收渔翁之利,国内企业尿素出口价格不断遭到打压,价格一跌再跌。据了解,2月份以来,中国尿素的fob价从350美元(吨价,下同)下降到250美元,远低于国际市场正常交易价格,出口价格过低又拖累了国内市场。

理性认识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会导致供大于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生产,控制产能发挥,同样可以避免供大于求。”刘淑兰说,行业要正确认识,坚定信心。

她举例说,去年我国尿素产能8000万吨,按需求测算,过剩20%左右。多余的产能为1600万~2000万吨。但是今年上半年产能发挥到70%,实际就是有2000多万吨的产能没有起作用,完全抵消了过剩的产能。

今年上半年,合成氨、氮肥(包括尿素)产量均低于去年,而尿素出口量比去年增加了约300万吨,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投放国内尿素市场的量至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万吨。从量上看,供求是基本平衡的,但为什么市场还如此低迷呢?“只能说市场信心不足。”刘淑兰认为。

虽然目前氮肥行业陷入严重的产能过剩泥淖,但刘淑兰认为,行业突破困局为期不远。

第一,国家政策的调整影响很大。气头尿素产能占总产能30%左右。根据目前国家对天然气调价政策的执行情况,气头企业面临气量供应不足,气价不断上调等困境。为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出保留一批、退出一批、改造一批、转产一批的建议。预计未来将有10%以上的产能退出,将涉及到近千万吨尿素。

第二,市场淘汰作用已明显显现。一批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能耗高的装置正在加快退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尿素产能160万吨,退出400万吨;尿素总产能减少了240万吨。

第三,对当前而言,农资产业发展大的形势是好的。目前农村和农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农业对化肥的刚需依然存在。

转型升级势所必然

刘淑兰强调,要解决产能过剩,走出行业困局,搞好转型升级尤为必要迫切。

首先要加强氮肥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提高利用率,为农民提供优良的氮肥品种,减少传统尿素产品的投放量。例如锌腐酸肥料,就是中国农科院赵秉强研究员率领的团队开发的新产品。该产品经过农科院选择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大田试验,证明肥效是很好的,应积极生产和推广应用。

同时,行业要普及科学施肥理念,积极参与并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工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民的信任感和向心力。

此外,国内氮肥企业应加强创新合作,直面困难,联合突破重围。农资企业应该从竞争走向竞合,共同稳定市场,以创新合作突破行业困局,而非互相拼价。


http://www.2888.tv/news/3528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